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开始(1)措施: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作用: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大增。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3.推广(1)过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2)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4.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知识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5.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6.内容(1)所有制形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7.作用: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知识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定义: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0.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D)A.华西村B.水利村C.叶桥村D.小岗村3.1978—1985年,安徽棉花产量年平均增长5.47%,粮食产量年平均增长5.61%。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B)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农业合作化的兴起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知识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关于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实行政企分开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材料二到1987年,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7.6%。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进入民众的生活,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激发国企活力,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城市职工收入;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