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层党建.教研.学工〃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基层党建、教研、学工〃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构建林元宏LINYuan-hong;程友刚CHENGYou-gang(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盐城224005)(YanchengInstituteofIndustryTechnologyzYancheng224005,China)摘要:本研究将高职院党支部建设立足于教研室这个实体上,充分利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载体,整合教硏、学生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将教硏室、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党建、教研、学工一体化管理模式,明细职责”拓展了工作思路,为高职院校基层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Abstract:Thisresearchtakesthepartybranchconstructionofvocationalcollegeonthebasicof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zfullyusesthecarrierofstrengtheningprimarypartyorganizationconstructiontointegratetheresourcesofteachingandstudentandformaresultantforce.Itcombinesthe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withstudentmanagementtoformtheintegrationmanagementmodelofpartyconstruction,teachingandresearch,studentmanagementtocleartheresponsibilities,expandtheworkmentalityandprovidesatheoreticalrefereneeforthegrass-rootsmanage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关键词:高职院校;系部管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management;"trinity";managementmodel:G717文献标识码:A:1006-4311(2015)25-0188-02基金项目:本硏究是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硏究基金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10SJB880116o作者简介:林元宏(1967-),男,江苏高邮人z副教授,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理论硏究。0引言高职院发展至今,基层管理已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高职院的发展时间不长,但由于汲取了本科院校的在教硏、学生管理等方面成功经验,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在高职院二级系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将教学科硏、学生管理分属两个不同的工作范畴,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在二级院系教师按专业设置教研室、负责教学业务的管理,学生日常管理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教研室对支部工作开展基本是依赖于系党总支,缺乏独立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支部工作开展也由于人员、专业等因素,形成比较注重形式与结果,没有实施全程跟踪与指导。本文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将教研室、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党建、教研、学工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寻求高职院基层管理的新思路。1当前高职院校基层管理模式的现状及成因高职院校系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党组织建设、教学与科研和学生工作。基层党组织由系党总支下辖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组成。教师党支部负责党员教师的思想教育”学生党支部主要负责考察、发展、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在教学与科硏上,按专业门类将教师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教硏室,由教研室统一管理日常教学资料和教学业务。目前,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负责学生工作,其基层管理模式只要呈现如下几种:1.1〃直线型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过度依靠学院层面职能部门垂直领导,许多工作绕开系部,各项工作由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党建工作等方面直接完成。学生缺乏调控。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设.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教师党这种模式在中专校痕迹较重的高职体现非常明显。1.2〃经验型管理”模式主要按照上级文件办z凭着感觉走”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次上,没有权变思想,过度相信执行者的能力和效率。在刚升格的高职院体现较为明显,基层管理职责不明,考核不明。导致混乱和无序,效率低下。13〃系本型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管理重心完全放在系一级的内部管理模式。各项工作的安排、布置、执行、考核均集中在系部,基层组织对系部有明显的依赖心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1.4〃单独型管理〃模式系部充分放权,管理重心下移,但教学、学生与党建单独按自己的责职线型开展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差,工作效率低,有时会形成相互推诿或管理真空的局面。2高职院校基层”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内涵高职院校基层管理(包括系部管理、教研管理、学生管理)的主要目标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同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