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副作用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客观依据和药监局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汇编药物副作用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客观依据药物;副作用;医疗事故鉴定【中文图书号】d91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29703—0168-02作为省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大多接手经地、市级鉴定。医患双方仍相持不下的案例,找到医患双方都能认可的客观依据,方能使医疗纠纷终结。现报告以药物副作用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客观依据终结的两个案例。案例资料【案例1]患者,男,37岁。因心跳骤停在当地某医院急救。值班医生在行pr同时,护士遵口头医嘱在患者前臂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o数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但血压在90-80/60-50之间。躁动、意识不清。8h后患者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补抢救记录时写:皮下注射正肾上腺素1mg,家属认为用错药致患者抢救无效死亡而引发医疗纠纷。鉴定时距患者死亡已数年,尸体腐化法医无法取得尸检证据。鉴定专家询问家属---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透露在病人死亡后第二天曾探望过。未发现患者手臂有任何病变。从而间接证明护士当时遵医嘱皮下注射的是肾上腺素,属医生笔误。鉴定结论:不构成医疗事故。【案例2】患儿1,女,7岁。误服“1605”污染的玉米粥昏迷1h。当地医院医嘱用0・5mg/2ml阿托品急救,在院18个小时共用阿托品212支。累计106mg,用药之初患儿症状有所好转。但随着阿托品的继续使用患儿逐渐深昏迷,转至县医院时查体:全身皮肤粘膜干燥,灼热,颜面、颈部、前胸皮肤潮红,双瞳孔散大4.5mm,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鸣。心率160次/min,胆碱酯酶3442・8u/1,出院诊断:阿托品中毒并中毒性脑病,有机磷农药中毒,自动出院后三天死亡。患儿2,男,5岁。同餐昏迷1小时人院,医嘱纪录18小时使用0・5mg/2ml阿托品86支,累计43n)g・转至县医院时查体:t41.5。、p0次/min,r44次/min。深昏迷,呼吸表浅不规则,颜面口唇青紫,双瞳孔等大等园约5mm,皮肤粘膜干燥,灼热,双肺布满湿罗音,心率180次/min,尿失禁,胆碱脂酶2255.3u/lo在该院治疗36小时后停用阿托品,累计用阿托品17i昭,解磷定---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3.3g,第6天清醒,第11天转市某院头颅t检查提示中毒性脑病,心肌酶谱均升高。经吸氧、高频通气、营养心肌和脑细胞,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鉴定专家查体:患儿反应迟钝。步履蹒跚,双下肢肌力iii—iv级。病例资料中两患儿昏迷后血钠均低于130mol/lo医疗纠纷的争议在于:家属认为是阿托品中毒。而脫方认为与阿托品剂量无关。鉴定结论:轻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失当致死亡及轻度智力障碍与阿托品的过量使用存在因果关系。本例构成一级甲等及三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负主要责任。讨论有报道表明1mg经过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渗入皮下数小时后就会引起皮肤发白、甚至坏死ili,而1mg去甲肾上腺素原液的致皮肤缺血、坏死作用更强。时间更短。分析案例1病人初期复苏成功,且存活达数小时之久。如果基础生命支持阶段使用的是正肾上腺素原液。皮肤、皮下软组织会有相应的缺血、坏死变化。以此反证医生是笔误,与患者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不构成医疗事故。蔡春,女,浙江瑞安人,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学士,曾从事急诊工作15年,现从事预防保健工作。tel:+86—029—84775106:e—mail:aihun@fmmu.edu.n法律与医学杂志20**年第14卷人员提高医务水平外,手术完毕时,应仔细对纱布、器械进行点数,对于手术后准备出院的患者,建议医院对其做x光摄片,一为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异物遗留.使其早期发现得以早期治疗;二为防止患者因自做异物遗留诈病或在另一家医院造成异物遗留后进行起诉做证据准备。x光摄片的共同特点是金属止血钳位于右下腹或盆腔中,且双环向上,齿部向下且一齿断裂.这种现象是由于腹腔的解剖位置的特点和重力吸引.造成遗留的止血钳双环柄向上,双齿部向下的特点,提示若止血钳长期遗留腹腔中,可能出现g**nde**,studdertd,john0,eta1.riskfatorsforretainedinstrumentsandspongesaftersurger.nenslmed,20**,348:---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