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体会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05年5月至2013年10月诊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采用CT检查进行诊断,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癌CT分型为巨块型107例(71.33%),结节型26例(17.33%),弥漫型17例(11.33%),CT诊断率为100%o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对原发性肝癌特征予以直接反映,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CT扫描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关键词:原发性肝癌CT诊断鉴别诊断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53【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82-01原发性肝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1],同时具有较高病死率,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原发性肝癌的准确、及时诊断对该疾病治疗方案的确定及治疗效果的实现冇关键影响[2]。为探讨CT诊断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展开CT扫描与增强扫描,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5年5月至2013年10月诊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其中男95例,女55例,年龄12-83岁,平均(51.3±2.4)岁;英中21例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或手术证实,其余患者均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于1990年出台的《原发性肝癌防治规范》中相应诊断标准确诊。患者临床表现:黄疸25例(16.67%),右上腹胀痛不适108例(72.00%),下肢浮肿16例(10.67%),纳差、乏力、腹部包块及消瘦各16例(10.67%),其他19例(12.67%),包括蜘蛛痣6例,呕吐、发热4例,黑便4例,无体征5例。在150例患者有4例(2.67%)有肝炎病史,56例(37.33%)患者存在明确转移灶,血性腹水6例,6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复查无进展。1・2方法。150例患者均展开CT平扫,其中128例行常规静脉增强扫描,CT扫描仪采用Sytec4000i扫描仪(由GE公司生产),扫描间距为10mm,层厚为lOmmoCT检查前30min内所有患者均行2%泛影葡胺口服以促使胃肠道充盈。150例患者中有110例行B超检查,106例行AFP检查。1.3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2结果2.1B超、AFP检查与CT扫描检查中原发性肝癌诊断率对比。110例行B超检查患者阳性103例(93.64%),阴性7例(6.36%),原发性肝癌诊断率为93.64%o106例行AFP检查患者阳性93例(87.74%),阴性13例(12.26%),原发性肝癌诊断率为87.74%O150例患者经CT平扫后均发现肝癌病灶,原发性肝癌诊断率为100.00%。对比可知,CT扫描原发性肝癌诊断率显著高于B超与AFP检查(P<0.05)o2.2原发性肝癌CT表现。典型表现:肝区有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大部分病变处为卵圆形或圆形,病灶边缘不完整、不清晰,部分病灶边缘为不规---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则形态;结节型或冇包膜病灶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或均匀,部分不均匀病灶有更低密度坏死区域;4例患者存在高密度钙化病灶,2例肝硕化患者病灶和肝实质为等密度,可隐约见到1个略低密度环。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有轻微强化,仍属于低密度病灶口边界清晰,病灶范围有一定缩小c5例患者强化扫描后存在高密度,增强后病灶包膜有略高密度环出现,病灶强化大部分不均匀,病灶中心低密度区域强化相对不明显。8例卫星灶经平扫时不明显,在增强扫描时得以发现。150例患者肝癌CT分型为巨块型]07例(71.33%),结节型26例(17.33%),弥漫型17例(11.33%),详细情况见表lo3讨论目前,CT扫描及静脉团注造影剂已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获得广泛应用[3]。CT扫描获取的图像较为清晰且可读性强,可实现对病灶的准确定位。经CT平扫可对病灶分布情况、大小与数目予以显示,若扫描图像中有不清晰时,可利用增强扫描促使图像更加清晰,而临床医师则可对病灶、肝脏周闱转移情况与病灶和附近器官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观察,以便对较小病灶进行准确诊断,对原发性肝癌的不同分类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从而有效避免临床误诊现象。在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