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体会王臣(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辽宁沈阳110031)【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FNA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1年4月,釆用PFNA治疗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结果:48例均获随访,根据Harris评分,优30例,良15例,中3例,优良率为93.75%。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21周,平均15周,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简化了手术操作,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早,骨折愈合率高,防旋转、切割,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理想器械,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PFNA【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31-02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此类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但保守治疗卧床时间较长,易引发肺炎、褥疮、血管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Bray等[1]报道髋部骨折保守治疗的病死率为40%,因此保守治疗正逐渐为更新的治疗方式所取代。目前对此类骨折的治疗方法己经接近统一:如果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均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和残疾,并可提高生活质量,已被医患双方所接受。2003年AO学会在PFN(股骨近端髓髓内钉)的基础上研制了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2rotation,PFNA),是近年来为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而设计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该内固定器股骨颈的锁定通过一个螺旋刀片构件完成,提高了抗旋转性和角度稳定性及抗切出能力[2]。木院自2008年4月〜2011年4月,采用PFNA治疗4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试验病例总数48人,男20人,女28人,年龄60〜89岁,平均68岁按AO分型:A2型22例,A3型1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原因:行走跌---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倒35例,交通事故13例。术前合并症:心血管系统疾病25例,脑血管病8例,糖尿病10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的3例。受伤距手术吋间4〜10天,平均5.6天。1.2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给预患肢穿防旋鞋、止痛对症治疗、完善各项检查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视具体情况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于骨科牵引手术床上,牵引闭合复位{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成功后,从大转子顶点向近端行切口5cm,在人转子顶点插入3.2mm引导针向股骨远端推进15cm以上,在正侧位上证实引导针均位于股骨的中心。股骨近段扩髓,决定髓内钉的长度后选用相应主钉组装,将安装在瞄准器手柄上的主钉插入股骨近端髓腔内,深度合适后调整前倾角,通过瞄准器近端锁孔向股骨颈内拧入导针1枚,正位透视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1/3,侧位透视下导针位于股骨颈正中,空心钻头沿导针钻孔,只钻透外侧皮质/沿导针方向打入螺旋刀片,刀片在解锁状态下插入股骨颈到刀片顶点离关节面10mm左右时顺时针方向旋转锁定PFNA刀片。在定位器引导下打入远端2枚锁钉,取下定位器,最后在主钉尾端安装好尾帽,因切U小,损伤小,一般不用放置引流管。1.3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康复:术前、术中各应用抗生素一次,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2〜3d,预防性使用抗凝剂低分子肝素钙3〜7d,麻醉作用消失以后,即鼓励病人进行足踝和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第2d可在床上部分坐起,并进行主动锻炼,根据个体情况,术后1周患肢轻微负重锻炼,2〜3周后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对内侧骨块复位不满意、全身情况差和严重骨质疏松者,应适当延迟下地负重吋间,冋吋加强不负重功能锻炼,每月复查X光片,待3个月左右骨折临床愈合后,方可完全负重行走。2结果本组手术吋间为40〜lOOmin,平均60min,切口长3〜5cm,平均4cm,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90mL,48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吋间为8〜22周,平均14周。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刀片切割等并发症,双下肢长短差距在2cm以内,髋关节功能无影响。住院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