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749.73[文献标识码]A[]1672-5654反复发作瘴症性精神病心理治疗对照研究-神经医学论文反复发作慝症性精神病心理治疗对照研究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湖南怀化418000[摘要]目的研究反复发作稿症性精神病心理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反复发作瘴症性精神病患者90例,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暗示疗法,研究组给予电厌恶疗法治疗,随访患者1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社会康复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6.7%(3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38/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社会康复率为92.3%(36/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15/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结论电厌恶疗法治疗反复发作廉症性精神病临床疗效与暗示疗法相当,但是电厌恶疗法具有较好的社会康复率。[关键词]反复发作;瘴症性精神病;电厌恶疗法;暗示疗法;效果(2014)07(c)-0014-02瘤症性精神症状是指患者部分或者是完全的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以及对过去的记忆,主要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具有选择性的遗忘或者精神爆发。该病较难治疗,临床上较易复发,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较大的影响[1]。传统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是社会康复率并不乐观,心理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电厌恶治疗取得较佳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反复发作廉症性精神病[2]。本文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反复发作瘴症性精神病患者90例分别实施暗示疗法和电厌恶疗法,并比较两种治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一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反复发作稿症性精神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反复发作瘤症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精神分裂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25-60岁,平均年龄为(38.2±1.1)岁,病程介于4〜20年,平均病程为(9.2±0.2)年,对照组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介于24-60岁,平均年龄为(37.9±1.3)岁,病程介于4〜20年,平均病程为(9.5±0.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所有的患者入院以后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脑电图以及肝功能的检查。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的药物,如:阿立哌哩,利培酮,奥氮平,喳硫平等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来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电厌恶疗法,并且每次治疗之前均向病人解释治疗的感受和目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MECT)进行治疗,将两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两侧的太阳穴,给予电量5~10mA的间断通电,第一周1次/d,以后3dl次。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暗示疗法的心理治疗,两组治疗的时间均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1.3疗效评价①临床疗效: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好转,瘴症性精神病无发作;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瘴症性精神病偶尔发作,但是较治疗前显著减少;无效:是指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I②社会康复率:是指随访1年后仍然稳定者/治疗后稳定者⑸。1.4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由表1可知,研究组总有效率86.7%(3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38/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184,P>0.05X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纽别例数显著有效无效总fj•效率(%)研充组451920686.7对照组451721784.42.2两组社会康复率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稳定的39例患者随访仍然稳定者36例,社会康复率为92.3%,对照组的治疗后稳定的38例患者随访仍然稳定者15例,社会康复率为3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192,P<0.05\3讨论稿症又称分离性障碍、分离转换障碍或者歇斯底里症,指一部分表现出分离性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