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索洛剩余法在中国沪广两地的应用.txt跌倒了,爬起来再哭~~~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F540.34文献标识码:A摘要:文章通过运用索洛剩余理论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各自的中心省级区域上海和广东两省自1997至2007的经济发展现状中,实证分析投资、劳动,特别是技术发展对双三角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的差异,从而解密广东近年来的发展瓶颈和上海近年的经济转型。关键词:索洛剩余法;技术进步贡献率;固定投资;劳动一、文献综述诺贝尔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的索洛(R.solow)建立了一个著名的解释框架,测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他假定社会总产出是由资本(K),劳动(L),技术(T)决定的,即生产函数形如Q=F(K,L,T).由于假定T的变化引起的K,L边际产品的同等增加,可以将生产函数改写为Q=TF(K,L).F(K,L)是资本和劳动的标准新古典生产函数。根据生产函数Q=TF(K,L),产量变化可以写成Q=TF(K,L)+TFK*K+TFL*L在等式中,TFK是资本的边际产品,TFL是劳动的边际产品。这一表达式将产量变化Q分解到T,L,K上。---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般情况下,技术进步无法观察到。通常在测算出可以观察到得增长原因后,由等式Q/Q=T/T+SL*L/L+SK*K/K,可得:T/T=Q/Q-SL*L/L-SK*K/K,其中T/T就是所谓的索洛剩余。二.问题的分析(一)数据的选择文章选取了自1997年到2007年间上海和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总投资FIX,社会总就业人口LAB,平均货币工资WAGE。这是由于这一段时间正是改革开放进行到一定阶段,双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凸显种种困境,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的阶段。(二)数据处理分析此处为便于数据的处理分析,我们选用模型:Q/Q=T/T+SL*L/L+SK*K/K来分析。所以:---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T/T=Q/Q-SL*L/L-SK*K/K首先,分析上海的数据:由EXCLE的结果可以看到,上海的经济总量在1997到2007年间的平均增长率△Q/Q为13.86%,资本增长率△K/K平均每年为8.65%,劳动增长率△L/L平均每年为-7.54%.综合来看,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SK平均每年为4.74%,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SL平均每年为0.88%。而由公式T/T=Q/Q-SL*L/L-SK*K/K我们可得技术进步对上海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平均每年为8.23%。同理,我们用上面的方法可以统计广东省在1997年到2007年间的资本,劳动,技术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样用上面的方法,我们统计出广东的经济总量在1997到2007年间的平均增长率△Q/Q为15.81%,资本增长率△K/K平均每年为15.15%,劳动增长率△L/L平均每年为3.95%.综合来看,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SK平均每年为5.75%,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SL平均每年为2.31%。而由公式T/T=Q/Q-SL*L/L-SK*K/K我们可得技术进步对上海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平均每年为7.76%。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上海的13.86%年均经济增长率中,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其8.65%的经济增长,上海的劳动增长拉动其经济发展的0.88%,余下的8.23%经济增长率则是由技术进步带动的。相比之下,在广东15.81%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中,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其5.75%的经济增长,广东的劳动增长拉动其经济发展的2.31%,余下的7.76%经济增长率则是由技术进步带动的。同时,我们发现上海的劳动在近十年来是呈负增长的,这说明上海正成功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与此相反,广东省的劳动增长仍拉动其经济发展的2.31%,这主要是广东省改革开放初期外资加工贸易区,着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历史造成的。---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从两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上海技术进步(即索洛剩余)只较广东高近一个百分点,但不能小看这一个百分点的作用,它正说明上海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生产技术的进步,说明上海正在向高精尖产业转型。三.政策意见和建议(一)上海要继续发挥其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继续扩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其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气化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