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现状、形成机理与目标模式选择官永彬(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沙坪坝)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忽视广大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从而引致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机制的失衡,而要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必须把农民的需求偏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函数的内生变量,现实最佳的目标模式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公共产品提出与之相配套的四种模式:政府供给型、政府与私人混合供给型、民间组织供给型与私人供给型,逐步建立起政府、民间组织、私人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化供给格局。关键词: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最优供给TheSupplySystemofRuralPublicGoods:CurrentSituation,ReasonandGoalModeChoiceGuanYong–bin(CollegeofTravel,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China)Abstract:Foralongtime,thesupplysystemofruralpublicgoodshasignoredthedemandsofnumerouspeasantsforruralpublicgoods,breakingthebalanceofsupplyanddemandoftheruralpublicgoods.Inordertoachievebalancedsupplyofruralpublicgoods,weshouldregardthedemandsofpeasantsasendogenousvariableofsupplyfunctionofruralpublicgoods.Theoptimalgoalmodeistoprovidedifferentsupplytypesaccordingtothevarietyofruralpublicgoods:bygovernment,bygovernmentandindividual,by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orbyindividual,andsetupasupplypatternofmultiplechannels,forms,andlevelsbythegovernment,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individual,etc.Keywords:publicgoods;ruralpublicgoods;optimalsupply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面临着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其天生的弱质性决定了与农村公共产品高度的依赖性,这种联系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确立以来得到不断强化。但是,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的滞后,其存在的制度缺陷日益突出,结果导致供求机制失衡。1.1从农户的需求层面分析: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建国以来,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基建投资的比重一直偏低,1994年达到历史最低点2.5%,尽管近年来投资的比重有所上升,2002年达到7.3%,高于“九五”和“八五”---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期间的5.6%和3%,但是远低于“二五”时期的11.3%(见表一)。财政支农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150.7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456.7亿元,但财政农业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在总体上却是下降的,1978年这一比重为13.4%,2001年降低到7.7%,下降近5.7个百分点(见表二)。能源、交通、通讯方面,目前全国83%的村不能饮用自来水,13%的村不通公路,53%的村不通电话,农村用电电压不稳、电价偏高,平均是城镇电费的2倍以上。科、教、文、卫方面,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和失散流失问题尤为严重,在全国乡级推广站“断奶”的有1.9万个,占全国已建立乡推广站的40%,这一状况是近年来毕业到农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流失30%~40%;1993年,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34.9%,1998年为24.9%,5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农民文化素质低,在农村仍有10%的文盲半文盲和35%的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初中及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比例占80%以上;农村大部分人口末享受社会保障,1991年享受社会保障的农村人数占农村劳动者的比重仅为2.2%,而同期城镇享受社会保障的人数占城镇劳动者的比重高达90.9%。此外,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迅速,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旱涝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表一:建国以来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时期比重(%)“一五”时期7.1“二五”时期11.3“三五“时期10.7“四五”时期9.8“五五”时期10.5“六五”时期5“七五”时期3.31994年2.5“八五”时期3“九五”时期5.6“十五”时期2001年6.82002年7.3---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资料:《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表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