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在虎口修复与重建中的应用一l26一中华'床新医学cIlineseChmc~NewM~cine2O05年第5卷第2期在生理上,上,下神经元既对立,又依赖,在互相制约的平衡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在病损中,也常因一方的功能减弱或丧失,而导致这种互相依赖中的平衡失调,出现了l临床上的硬瘫和软瘫.软瘫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下神经元的部分功能得以恢复,故支配屈肌收缩的功能也不同程度的有所恢复,因此时,上神经元的功能受到了中断,对屈肌的舒张不能起支配作用,故屈肌的收缩是无制约的痉挛失用状态.伸肌群的瘫痪如果在针灸不断刺激治疗的作用下,使伸肌感受器通过传人神经纤维,作用于上神经元(在越过下神经元的病损区时,将对病损的部位进行着复苏性的刺激).传出神经纤维(在回越下神经元的病损区时,将对病损区的部位进行着第二次复苏性的激活)作用于伸肌效应器,而使伸肌逐渐产生收缩功能,使瘫痪的伸肌功能逐渐恢复,在此种功能的作用下,同时对屈肌产生的舒张功能,也在不断解除着屈肌无约束的痉挛状态.硬瘫过程中,以上神经元病损为主,是以伸肌瘫痪为其主要矛盾的,故针刺的治疗也主要在伸侧瘫痪的肌群取穴治疗为主.在上神经元病损的恢复过程中,伸肌的收缩功能不断恢复,而对屈肌的舒张功能也在逐渐恢复,并逐步起着拮抗屈肌的无约束的收缩状态,使痉挛不断地减轻.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从l临床上观察,利用反射弧理论,针刺治疗脑血管病造成的瘫痪疗效较好.(收藕日期2OO4一l2一l6)(编辑阎淑芹)?经验交流?皮瓣在虎口修复与重建中的应用曹玉明【中圈分类号】R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l68o一~,6(2OOs)一02—0126—01手的虎口严重损伤和畸形,多见于各种烧伤,爆炸伤.在虎3.1虎口急性损伤的修复虎口的损伤多伴有手其他部位的口修复与重建的各种过程中,单纯断层皮片移植其效果甚差.损伤,造成皮肤,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和掌指关节的外露,用游我科从l999年l0月至2OO4年6月,先后收治虎口损伤的畸形离皮片移植是不能存活的,故需要用l临近或远位皮瓣修复,损伤患者l8例2o只手,用各种皮瓣加以修复或重建,现将有关治疗的创口既要彻底清创,又要尽可能保留尚有生命力的组织,清创及疗效分析报告如下.后根据其创面的大小,选择皮瓣修复.手术时间宜在1wl【内进1资料与方法行,太晚会发生组织的坏死,感染.本组8例损伤采用早期清1.1'床资料l8例中男l3例,女5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创,皮瓣修复,其中6例用下腹部轴型远位带蒂皮瓣,2例食指8岁.l8例中8例(8只手)为急性虎口损伤(电击伤5例,热压背侧轴型皮瓣修复均达到满意修复,下腹部皮瓣修复手部损伤伤2例,深度烧伤1例),因其虎口严重损伤其夹角无法测定.具有皮瓣血供好,修复面积大,包括手指,掌指关节,手的修复.l0例(12只手)为虎口烧伤后挛缩畸形,其中双手畸形2例,所在手部皮肤严重缺损,指间关节和肌腱外露时最为适用,是其他有虎口挛缩病例无对指,握物功能,其拇指外展时夹角0—30度局部皮瓣不能代替的.但需要行二期断蒂手术和以后去脂整复4例4只手,3l一45度为?6例8只手.术.l8例患者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下3.2虎口烧伤后挛缩的■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虎口损伤的腹部轴型远位带蒂皮瓣覆盖二期断蒂修复6例,食指背侧轴型性质,愈合后挛缩的程度,选择手术时间和手术的方式,dxJL应皮瓣或加全厚皮肤植皮5例,矩型皮瓣3例,局部筋膜皮瓣加全早期手术,不要太强调愈合0.5la后才能手术,因dxJL虎口挛厚皮肤植皮4例,桡动脉岛状肌皮瓣1例,前臂逆行岛状筋膜瓣缩时间过长,将影响拇指指骨的发育和拇指功能的锻炼.挛缩1例.时间长的患者拇内收缩肌也瘢痕化,需要切断.虎口松解后的1.2拇指外晨时拇指食指夹角(简称夹角)的测定对于虎口重建是矫正畸形,改变拇指功能的重要步骤.本组病例虎口松挛缩畸形病例其夹角的测定以前均以大约估计的方法测定,精解后,3例(3只手)因瘢痕软,挛缩轻,用矩型皮瓣成形;3例(3确度差.本组病例用如下方法测定:在拇指最大限度外展时,将只手)用食指背侧轴型皮瓣重建;2例(4只手)用虎口周围局部一根细铁丝沿拇指和食指纵轴在虎口处形成一个弯曲度,此弯筋膜皮瓣成型;2例分别用桡动脉岛状肌皮瓣和前臂逆行岛状曲度不成角,故可将铁丝印在纸上,从两个纵轴端向后分别做两筋膜瓣重建,均取得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