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摘要: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国工商业影响发展一鸦片战争前后1929年至1933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不仅给西方各国带来了严重破坏,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为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工商业遭受沉重打击,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1、出口贸易遭受重大打击,入超连年增加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额下降了11%,但相对于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跌落43%的情况来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处于有利地位。1931年后,西方各国货币贬值,变相使中国产品价格相对上升,使中国对外国的进口增多,出口量减少。假定以192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为100,则1930年为88.1%,1931年为89.5%,1932年为48.8%,1933年为38.7%[1]由此看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在这几年中急速下降1932年底银价上涨,尤其是英日美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实行货币倾销政策后,中国物价惨跌,工商业不振,尤其是货物出口,处于不利地位。1934年美国提高银价后,中国物价下跌更快,同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工商业倒闭、贸易锐减的趋势已经难以遏制。以天津为例,天津地理位置优越,依托背后的平原,是当时中国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华北西北一带丰富的农产品,急需以津沽为总汇转运地,各地原料食料需要辗转运到天津出口;外国的商品,更需要借助天津商埠分配到内地,天津贸易交易量非常大。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后,天津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一环,深受其害。这一时期天津贸易额逐年持续下降。1934年天津直接对外贸易额为177721.1万元,相当于1931年贸易额的58%,1932年贸易额的68%,1933年贸易额的85%,说明天津贸易额总值在持续下降,经济持续低迷。第二,1931至1934年间,天津连年入超,说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大量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1932年情况最为严重,入超为64925千元,从1933年开始逐渐缓解,入超额开始明显下降,1933年比1932年入超减少50%,1934年比1933年入超减少52%。2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后,民族工商业惨淡经营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银价惨跌,白银大量流向中国,1929年至1931年间,当世界物价急剧下降时,中国物价非但没有下跌,反而稍微有所增长,各种新兴轻工业,也因为外货滞销,在这一时期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1931年秋季以后,世界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使中国经济深受其害。尤其是美国实行白银收购政策后,中国银价迅速抬高,物价迅速跌落。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的货币制度,银价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白银价廉造成对外进口洋货时,外商不愿意换取白银,外商经营盈利后,所得白银仍然投入到中国市场,循环经营,增加盈利。因此世界各国遇到金融恐慌时,中国受到的影响较小,中小工厂也日渐发达。但自1933年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国实行购银法案后,世界范围内银价高涨,外国商人为了获得更高额的利润,纷纷将白银运出中国出售,引发了中国白银外运的高潮。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经济危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致使中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工厂普遍歇业或倒闭,贸易量一落千丈,国货大量积压。据统计,自1934年12月11日至1935年2月8日止,沪市大商家停闭者117家,小商店在240家左右,平均每日约有6家倒闭。又如广州为华南富庶之区,乃据广州统计局调查,1933年1月份起1934年6月止,18个月间,停业商店至5000余家。至于天津为北方巨埠,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