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PICC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严丽玉(广东省武警总队医院外一科广东广州510507)【】R473【文献标识码】B【】1672-5085(2010)30-0110-02【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于长期禁食、需要静脉营养支持,输入刺激性、高渗性药物及肿瘤患者尤为适用,也是目前外科肿瘤患者化疗的常用途径,为提高患者的牛.活质量,降低因化疗及刺激性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虽然目前PICC置管及使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任何临床护理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尤其是微血栓的形成,给病人造成很大负担,所以预防PICC置管术后微血栓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院外一科一例PICC留置过程中出现血栓情况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PICC置管血栓形成护理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因直肠癌术后2年而入院行第四次化疗,PICC管于09-4-22留置,查右上肢贵要静脉PICC留置固定好,周围皮肤无红肿,于7月16H行第四次化疗。7月19H责任护士查房,发现患者右上肢肿胀、下垂时紫绀。即行胸透:示PICC管未见异常,并及时拔除PICC管。予上肢血管彩超,示右腋静脉,右侧肱静脉近段,头静脉血栓形成,立即请血管外科会诊后,予抬高右上肢,嘱患者右上肢制动遵医嘱予地塞米松20mg静推,异丙嗪25mg肌注,予呋喃丙林500ml+地塞米松20mg、50%硫酸镁溶液500ml交替湿敷右上肢。医嘱予扩血管治疗,医嘱: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复方丹参片2片口服2/日,生理盐水100ml+低分子肝素钙5000uuml;患肢静脉缓慢滴注,7月24H患肢下垂时紫绀消失。7月29日改用莫沙比利片10mg3/日,华法林纳片2.5mgl/日阿司|7C.林lOOmg1/日口服等溶枪、冶疗。8月1日查凝血四项示:凝血酶时间测定(TT)(16.3,N,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0.7,N,秒)纤维蛋白原(FIB)(5.33,H,g/L);凝血酶原吋间测定:(PT)(14.0,N,秒)凝血酶原吋间比值(PT----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R)(1.05,N),给予调整用药量,改为阿司匹林50mgl/日口服。改为阿司匹林50mg1/日口服.8月6日查凝血四项示:凝血酶时间测定(TT)(18.3,N,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吋间:(APTT)(39.6,N,秒)纤维蛋白原(FIB)(3.89,H,g/L);凝血酶原吋间测定:(PT)(19.3,N,秒)凝血酶原吋间比值(PT-INR)(1.59,N)于8月5日行上肢血管彩超示:头静脉部分复通,血栓逐渐减少。查右上肢轻微肿胀。于8月7日出院,嘱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2.5mgl/tl,阿司匹林50mg1/H和门诊定期随访并复查凝血四项。2、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2.1血栓形成的原因1946年,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奋3方面:(1)血液的高凝状态;(2)静脉内膜损伤;(3)静脉血流迟缓[2]。2.2血栓形成的预防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1)首先,在置管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扔,使患者放松心情,防止由于患者过度紧张而使血管痉挛,造成穿刺后送管闲难,为防止这一状况的发生,必要吋可给予局麻下操作,减轻穿刺吋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增加置管的成功率。(2)护士应具奋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吋应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浄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3)在穿刺及送导管吋,要使患者上肢尽量外展和身体呈90deg;,导管头到达患者肩部吋,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90deg;,并将下颌贴近庙部,以避免误入颈静脉。而其要求护士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给血管内膜造成损伤,防止血栓形成。(4)PICC置管后应指导患者:a注意插管侧肢体不要过度活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但可以加强插管侧手部活动,促进穿刺上肢的血液冋流,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率。b加强对插管患者的巡视,提醒患者避免压迫插管侧肢体。c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吋应及时报告,以便及吋处理。---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3血栓形成后的护理如果血栓形成,应立即进行血管造影或彩超检査,确诊后,与血管外科联系,可利用PICC管将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