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策略。方法:对住院的60例患者在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发生I型呼吸衰竭或合并有II型呼吸衰竭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气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40例好转出院,20例由于病情恶化而行气管插管治疗,其中13例拔管后好转出院,7例需行气管切开。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心理关怀,气道管理,确保有效通气,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从而有效减少其相关并发症发生。【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护理【】R285【文献标识码】A【】1008-6455(2011)12-0329-01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急性加重期间临床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给予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是有效的手段,但对病人创伤大,治疗费用昂贵,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不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发生I型呼吸衰竭或合并有II型呼吸衰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它主要是起辅助通气泵功能,从而缓解呼吸肌疲劳〖1〗,鼻、面罩机械通气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迅速,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工作在机械通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合理的教育与关怀措施是确保效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我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发生I型呼吸衰竭或合并有II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6~85岁,平均62.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60例,均伴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动脉血气分析均示低氧血症(PaO2<60mmHg)或高碳酸血症(PaCO2>50mmHg)。2治疗方法60例患者均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支持及对症等常规治疗。同时无创机械通气用FlotonST33,经鼻、面罩正压通气,首先进行教育与心理关怀,再选用合适头带固定,鼻面罩连接呼吸机。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设置呼吸机参数:通气模式用S/TIPAP8~20cmH2O,逐渐递增,VT350~550ml,EPAP6~16cmH2O,呼吸频率16~20次/min,氧流量30%~60%。其中使用鼻罩通气者50例,面罩通气者10例,鼻、面罩交替使用者8例,同时观察病情,监测血氧饱和度。3结果经治疗40例病情缓解,20例由于病情恶化而改为气管插管,其中13例拔管后好转出院,仅7例需行气管切开。4护理措施4.1治疗前的护理4.1.1疾病的基本状况介绍: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述无创通气治疗目的、连接和拆除的方法,使患者了解治疗的原因、经过、目的、需如何与呼吸机配合;指导患者有规律地---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放松呼吸,持续使用面罩和较高通气,也有利于在咳嗽?吐痰或呕吐时,患者能够迅速拆除连接,提高安全性和依从性。4.1.2心理护理:病人开始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尤其是初次使用的病人,由于紧张、不适应等情况,影响病人与呼吸机的配合,不能达到较好的人机同步,从而产生压迫感和憋闷感觉,误认为使用呼吸机说明自己病情危重,表现焦虑、恐惧,让患者观察其他人成功应用情况,指导患者在使用无创鼻面罩下机械通气时以腹式呼吸为主,尽量保持闭口,保证人机协调,有助于消除恐惧。同时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帮助患者从精神上、心理上放松,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4.2无创通气的护理4.2.1首先进行湿化加温,再根据患者的颜面大小、胖瘦、是否张口呼吸等情况而选择鼻面罩。一般情况下张口呼吸患者应选择口鼻面罩;较瘦者宜选择鼻罩通气。病人必须能保持闭口,达到密闭、舒适。适当设置好低压、低潮气量报警,出现低压报警时仔细检查各回路密闭情况,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转,绷紧固带,使其与脸部紧贴而不漏气为准。4.2.2病情观察:开始应用无创辅助通气的4~6小时需要有专人负责治疗和监护,常规进行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人机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