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原发性萎缩性鼻炎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以屮西医结合法对原发性萎缩性鼻炎进行治疗,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依据就诊顺序结合随机号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雾化吸入和口服,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并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期1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31.58%,有效率92.11%,对照组治愈率23.68%,有效率76.3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值二12.678,P=0.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值二15.648,P二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1年内1例复发,复发率2.63%,对照组7例复发,复发率18.42%,两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屮西医结合法治疗原发性萎缩鼻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萎缩性鼻炎;中西医结合;疗效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1-0035-02萎缩性鼻炎为临床常见慢性鼻腔疾病,其病程长,主耍表现为鼻腔宽大、鼻及鼻咽部干燥、鼻塞、易出血、有大量痂皮或稠厚脓性分泌物,嗅觉障碍,并带來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等。本病多发于青春期,以女性多见,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2004年3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科室尝试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萎缩性鼻炎,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3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2]o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临床表现多为:鼻塞,鼻腔干燥,无涕或少涕,鼻腔冇脓痂,可有恶臭;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干燥,鼻甲萎缩,鼻腔空旷,患者可伴有头痛、头昏等症状,患者自述记忆力下降,嗅觉损失。对观察对象按就诊顺序发放随机号码,随机分组。奇数进入观察组,偶数进入对照组,各38例。英中观察组男13例,女25例,年龄12〜43岁,平均(31.5±6.8)岁,病程1〜7年,平均(4.7±1.3)年;对照组男14例,女24例,年龄12〜44岁,平均(31・6±7・1)岁,病程1〜8年,平均(4.6±1.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患者口服维生素B2片剂和维生素AD胶囊,3次/d,同时以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3次/d,1%庆人霉素+生理盐水鼻腔清洗,3次/d。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内容为:口服维生素B2片剂和维生索AD胶囊,3次/d,以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3次/d,同时以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枸杞)加水250ml,慢火煎汁150ml,再加水200ml,慢煎30min,使药液浓缩,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取20ml雾化吸入,其余药液早晚2次温服。两组观察对象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连续治疗2疗程并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期1年,比较疗效。1.3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疗效共分4个等级。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鼻黏膜湿润,鼻甲增大,鼻臭、鼻腔痂皮消失,且追踪观察1年内如复发;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少但尚未完全消失,患者鼻黏膜湿润,鼻甲增人,鼻臭、鼻腔痂皮明显减少;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鼻黏膜有湿润感,鼻甲略增大,鼻臭、鼻腔痂皮有所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鼻腔检查无改善。治愈/总例数x100%=治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二总冇效率。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31.58%,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治愈率23.68%,总有效率76.3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值二12.678,卩二0.000),两组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