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小儿,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发热,个别患儿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呈不同程度的水泡音或喘鸣音,肺外表现也较多见,伴有呕吐的占17%,腹泻的占30%,伴有心肌酶谱增高的占80%。检测血清支原体(MP-IgM)均为阳性,所有患者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与病毒性肺炎有相似之处,血清学检测仍是目前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好方法,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临床治疗[]R725.6:文献标识码]C[]1674-4721(2010)07(a)-215-02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1]由于其肺部体征轻微或缺乏,不易察觉,容易漏诊,又因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和不典型性,容易误诊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或病毒性肺炎而误治或延误治疗,导致加重病情,所以现在已越来越受到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1一般资料本院门诊和住院部在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呼吸道感染患儿171例,通过血清检查后MP-IgM阳性的患儿有48例,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如有持续剧烈咳嗽,全身症状比胸部临床体征严重,白细胞计数大多数不高或稍有增高;血清MP-IgM阳性[2],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胸片可见两肺点或网状阴影或斑片状阴影。48例患儿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分布:3岁10例;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5岁。1.2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以咳嗽和发热为主,多数为干咳,还有一些年龄偏小的患儿表现为喘息,更严重的甚至有呼吸困难。还有一些患儿咳嗽并不是很明显,仅仅表现为轻咳;还有一部分患儿表现为肺外症状,如关节肿痛1例,出现惊厥3例,头昏明显者2例,有心脏杂音者6例,诊断为心肌炎的2例患儿LCK-MB均有升高(有临床意义)。消化系统:腹痛2例,呕吐13例,腹泻15例,肝大2例,出现严重呕吐1例、严重腹泻2例,肝脾肿大2例。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2例,48例患儿中出现肺外表现者28例,占58.3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X109/L10例(20.8%)。胸部X线检查:两肺呈斑片状阴影28例,占58.33%;呈间质性肺损害10例,占20.8%;大片状阴影5例,占10.4%。1.3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48例患儿在应用对症、支持等治疗的条件下均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脉给药治疗,红霉素20〜30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用2〜3周或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给药,1次/d,连用7〜14do症状控制后可使用阿奇霉素口服序贯疗法,即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1次/d,连用3〜7d,停药4do重症患儿辅以短疗程使用地塞米松。1.4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好转:用药后病情有所控制,但不够明显,或病情反复。无效:用药1周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3]。2结果规范治疗1周后,48例患儿痊愈21例(43.75%),显效18例(37.50%),好转9例(18.75%)o在静脉给药治疗后改为序贯疗法,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奇霉素,总疗程为14〜21do48例中有41例回访,回访率为85.41%,回访患儿都已治愈,治愈率为100%o3讨论目前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支原体感染已占国内小儿获得性肺炎的20%左右,且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4]。由于小儿各器官发育未成熟及免疫系统薄弱,一旦感染往往症状重且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所以临床上应当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血清MP-IgM在感染后第3天可升高,7d左右可查出,30d左右达到---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高峰,因此血清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好方法。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六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