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小卷(六)1.D[解析]材料内容体现了鸦片进口时缴纳的规银实际是贿赂当地及海关官员,因而材料未体现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虎门销烟后很长时间之内鸦片走私依然存在,并未禁绝,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故C项错误;材料中鸦片进口向当地及海关官员缴纳规银,说明政治腐败,同时也表明官员为满足个人私利置民族利益于不顾,放任鸦片进口,使中华民族潜伏着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2.C[解析]最惠国待遇指一国在通商、航海、捐税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的待遇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即最惠国)的优惠待遇,故A项错误;司法豁免权指一国派出的外交代表或有特殊身份的外交人员和组织,免受所驻国司法管辖的一种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可知是领事裁判权,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外国攫取的领事裁判权问题,与关税无关,故D项错误。3.B[解析]“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不属于列强干涉别国内政的表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乾隆时代(1793年)”到“同治时代(1873年)”漫长的过程中才有了近代外交的形式,故B项正确;“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已经不能体现“天朝上国”意识,故C项错误;“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这种情况不属于维护国家主权,故D项错误。4.C[解析]清政府历来对汉民族和其他民族有较强的防范之心,故A项错误;1864年洋务运动刚刚开始,故B项错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汉族地主的力量,故C项正确;地方督抚中满汉官员数量的变化不能够反映中央政府权威的丧失,故D项错误。5.C[解析]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但自然经济在近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A选项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晚清中国出口情况而非洋商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19世纪中后期农副产品出口量不断增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发展而非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6.A[解析]表格中新税率比旧税率大幅度降低,这说明我国的关税自主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故A项正确;而其他三个时间对应的三个条约其内容都没有关于关税的条款,故B、C、D三项错误。7.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列强侵略后,对两湖地区农业的影响,故A项错误;“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种茶面积增加,说明种植茶叶、出口茶叶有利可图,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设问要求说明其原因,故D项错误。8.D[解析]此时晚清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近代化初期中国工人技术水平较低,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生产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且规模小,生产力较低,故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工厂生产的经营方式,推动了工厂的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9.A[解析]题干中“考顺假买办之名,杂然以金珠、宝玩、貂皮、名马进贡”“依附洋人,致富百万”体现了阶级性,题干中“不能自行采买,向设有买办之人”“脱离洋行进入轮船招商局后,运用其在外国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体现了民族性,故A项正确;买办阶层主要从事商业不是工业,且《粤海关志》成书于近代以前,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买办与其他阶层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故C项错误;开启向西方学习潮流的是林则徐、魏源等人,并非买办阶级,故D项错误。10.B[解析]新思想的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868—1879年是洋务运动时期,这一时期江南制造局共翻译出版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这有助于洋务运动开展,故B项正确;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可以冲击传统夷夏观念,而不是摆脱了传统夷夏观念,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开展的,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D[解析]依据所学,“中体西用”指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材料中未涉及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故A项错误;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