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八)文言文阅读一、《论语》十二章(一)(2020·内蒙古包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论语》八章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传不习乎()(2)饭疏食,饮水()(3)择其善者而从之()(4)三军可夺帅也()2.“之”常用作代词,写出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1)学而时习之()(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曲肱而枕之()(4)择其善者而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5.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二、陋室铭(2017·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注]。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3)谈笑有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5)子欲居九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或曰:“陋,如之何?”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用原文语句填空)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三、爱莲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兰独守贞择禄,不类他卉。置之盆中,携近书案间,自有一种善气迎人。兰之品类最多,色色俱可去俗,当为珍之,以作盆玩。若置之庭砌,与众草为伍,既不能舒其志,亦无所见其长,何异士之困穷不遇者哉?(选自黄图珌《赏花》,有删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