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张媚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系广东广州510303)摘要:α-地中海贫血(α-thalassemia),简称α地贫,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功能障碍导致α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减少或不合成,造成α链和非α链合成不均衡,从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病,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均为高发区。重型α地贫胎儿(Barts水肿),多在妊娠末期胎死腹中或产下即死。因此,在地贫高发区对夫妇双方均为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孕妇,在妊娠早期筛查或中期进行产前诊断,防止重型地贫儿出生,以减少出生缺陷。关键词:α-地中海贫血;分子基础;临床症状;基因检测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致残的遗传性血液病,于1925年有Cooley和Lee首先描述,最早发现于地中海地区的人群,故称为地贫,又被称为海洋性贫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其致病基因为人类珠蛋白基因,α-地中海贫血(以下称α地贫)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功能障碍导致α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减少或不合成,造成α链和非α链合成不均衡,从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病[1],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液病之一[2]。α地贫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多发地区为地中海沿岸国家、中东、印度与东南亚广大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为高发区,2004年广东地区α地贫检出率为7.30%[3]。α地贫基因携带者婚配的下一代有1/4的机会罹患重型地贫,而且目前对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检出α地贫基因携带者是防止患病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为此,本文旨在了解α地贫的发病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布情况,为遗传筛查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真实资料,以减少出生缺陷。1分子基础和基因类型1.1发病的分子基础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遗传病之一。α地贫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单基因遗传病。编码α-珠蛋白链的基因是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的(16p13.3-pter)α珠蛋白基因簇的成员之一。总长约29kb包含7个连锁的α类基因或假基因,即有2个α基因(α1、α2),1个胚胎类基因(ζ2),3个假基因(фζ1、фα2、фα1)和1个未知功能基因(θ)。其中排列顺序为:5′-2-фζ1-фα2-фα1-α2-α1-θ-3′。α-Thal主要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合成的减少或缺失所致。1.2α地贫的基因类型fα地贫有缺失型和非缺失型两大基因类型[4],缺失型是我国主要类型,而东南亚缺失(--SEA)、右侧缺失(-a3.7)和左侧缺失(-a4.2)[3]是中国人最常见的α地贫缺失类型。1.2.1缺失型α地贫-1:缺失从5.2kb到整个基因簇不等,共有16种类型,在中国主要是东南亚缺失型,(α-SEA占95%;缺失型α地贫-2,缺失可累及1个α基因(α1或α2)、部分α2基因或α2基因的5′端或α1基因的3′端。目前已发现8种基因型,其中最常见的两种缺失型为右缺失型(-α3.7)和左缺失型(-α4.2)。1.2.2非缺失型α地贫:指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未能检出明显的基因缺失,但在其中可能包括导致基因功能丧失的小片段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碱基替代。至目前共有40多种非缺失型α地贫被报道,在中国南方最常见的是血红蛋白ConstantSpring(HbCS)基因突变及少量HbQuongSze(HbQS)基因突变。根据基因的缺失或突变情况,临床可将α地贫分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HbH病)和重型(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2临床症状及危害我国α地贫依据临床症状的轻重可分为:静止型α地贫(缺失1个α基因);轻型α地贫(也称标准型α地贫,缺失2个α基因);中间型α地贫(又称HbH病,缺失3个α基因);重型α地贫(又称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缺失4个α基因),其中后两者危害严重。HbH病可致患者中至重度贫血,肝脾肿大,骨骼变形;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可致使胎儿宫内水肿及死胎,可导致严重产科并发症[5]。东南亚缺失型(--SEA/αα)是我国最常见的缺失类型,它是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和HbH病的分子基础。已有报道95%以上的α地贫缺失类型是--SEA/αα,该缺失型在人群中的基因携带约为4%[6]。--SEA基因的纯合子构成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若夫妻双方同为东南亚缺失型地贫时,其子女有25%的机会罹患此病。--SEA/αα与静止型α地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