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4期Vo.l25No.4荆楚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of激ngchu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0年4月Apr.2010[收稿日期]2010-03-08[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动物隐喻中的性别歧视》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10602050ZM343)。[作者简介]周晓辉(1980-),男,河南沈丘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指称人的动物隐喻中性别歧视的汉英对比研究周晓辉(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文章从概念隐喻角度出发,研究了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性别歧视方面的问题,旨在突出研讨动物隐喻中性别歧视问题的重要性。基于汉英羊/Sheep、蛇/Snake、虎/Tiger的封闭语料库,研究发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指称人的动物隐喻主要用于表达贬义,表现对人的歧视。基于此发现,可以做出下列结论:1.汉英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贬义喻指范围基本相同;2.汉英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用于性别歧视,女性喻指范围要比男性喻指范围稍广,女性歧视数量比男性歧视数量多;3.汉英两种语言中,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同与异,可以用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观做出合理的解释。该文研究结果可望对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特别是动物隐喻中性别歧视的相关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关键词]概念隐喻;指称人的动物隐喻;性别歧视;汉英对比[]H087[文献标识码]A[]1008-4657(2010)04-0057-06一、引言当代认知语言学普遍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LakoffJohnson在其1980年出版的专著MetaphorsWeLive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指出,人类的思维是隐喻性的,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还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是我们认识外在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方式,因此,我们所讨论的隐喻应该称为“概念隐喻”。动物隐喻是人类语言现象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生物学认为,人类是由低等生物逐渐向高等生物进化的结果,人是复杂的生物。动物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也经历了生物进化史,具有许多和人类相似的身体特征,同时具有可观察性,通过动物来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特征和行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Kvecses[1](P124)认为许多人类行为可以从动物行为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这便是概念隐喻“人是动物”的根源。至今为止,国内外对动物隐喻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外学者大多从人类学和文学领域进行调查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主要从汉英对比角度出发,集中于文学调查和文化对比。尚无学者从指称人的动物隐喻入手,对汉英动物隐喻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拟以“大链条”隐喻[2]和隐喻突显原则[1],[3]为理论基础,探讨汉英指称人的动物隐喻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并根据语料库调查结果,从认知视角进行分析和解释。二、“大链条”隐喻与动物隐喻LakoffTurener提出“大链条隐喻”理论指出,为了理解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世界上的事物可以按照属性和行为分等级结构,人类位于此等级结构最上层,自然物理实体位于最低层:人类:高级的特征和行为(例如:思维,性格);动物:本能的特征和行为;植物:生物的特征和行为;复杂物体:结构特征和功能行为;自然物理实体:自然物理特征和自然物理行为。[2](P171-172)这样的一个等级结构并不是隐喻。但是,当我们用其中的某一个等级来理解另外一个等级时,就构成了隐喻。因此,由于不同等级的存在,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隐喻网络———“大链条”隐喻。“大链条”隐喻不仅可以让我们用易懂的非人类特征来理解人类特征,也可以用更为易懂的人类特征来理解动物和植物。[2](P172)Kvecses坚信,用动物特征和行为来理解人类特征和行为的背后,存在一种极为普通的概念隐喻机制,即“人是动物”隐喻。[4]同时,Kvecses认为,这些隐喻意义产生的惟一方式就是把人类特征用于动物,然后把这些特征用于人。[1](P125)也就是说,动物首先被拟人化,然后“基于人的动物特征”又被用于理解人类和人类行为。三、指称人的动物隐喻中性别歧视的汉英对比研究(一)假设根据LakoffTurner提出的“大链条隐喻”理论,动物可以用来指称人,构成“人是动物”这一概念隐喻。由于人类在“大链条”中的位置高于动物,同时,人类是动物进化的高级阶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