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哇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袁琼芳(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ES0)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S)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RES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4例和兰索拉唑(LANS)对照组40例,均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于治疗4、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和胃镜下食管炎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ESO组烧心、胸痛、反酸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LANS组(P《0.05>。服药第4、8周分别行胃镜检查,ESO组食管炎患者的愈合情况均优于LANS组患者(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在治疗RES时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伊托必利反流性食管炎【】R453【文献标识码】B【】2095-1752(2012)13-0269-01反流性食管炎(RES)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同时伴有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因此,临床常用制酸剂联合胃动力药治疗木病。而质子泵抑制剂(PPI)能有效地抑制胃酸,迅速解除患者的症状,是RES治疗的首选药物。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一埃索美拉唑治疗RES,取得了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84例食管炎患者均为我院胃镜证实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20〜65岁,平均48岁,病程4个月〜6a,平均3.5a,均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状,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可致胃肠道症状的全身性疾病,无手术史,4周内无服用制酸药和促胃动力药物史。根据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变表现分级标准进行分级[1],1级32例,11级28例,III级2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A组,44例)、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B组,40例),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食管黏膜病变分级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1)。1.2治疗方法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片40mg,qd,伊托必利片50mg,tid;B组:U服兰索拉卩坐片30mg,qd,U服依托必利片50mg,tid。2组疗程均为8周。1.3观察指标根据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症状分级/评定疗效。症状评分标准:“0”无症状;“1”症状轻微可以忍受;“2”症状存在,但不影响工作;“3”症状明显,不能忍受,需要休息和药物治疗。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即临床症状积分降低》80%;奋效即临床症状积分降低》50%;无效即临床症状积分降低le;50%。治疗4、8周后复查胃镜,食管炎消失者为治愈,改善ge;l个级别为有效,没冇变化或恶化为无效,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任何与用药有关的症状。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包行chi;2检验。2结果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4、8周吋,A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2食管炎愈合情况比较2组治疗4、8周后,A组胃镜冇效率明显高于B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3不良反应A组有1例出现轻微腹泻,另有1例腹胀、腹痛,B组1例头痛,1例腹痛,但均未影响治疗,疗程结束后症状自行消失。无失访病例。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3讨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等因素导致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酸性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因此,药物治疗以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为主。而抑酸剂中,质子泵抑制剂疗效明显优于H2受体阻滞剂。pH为4是区别冇害和无害性反流的理想标准,24小时pH维持4以上的吋间越长,就越奋利于食管炎愈合和症状的缓解。埃索美拉唑是第一个异构体的质子泵抑制剂,对CYP2C19依赖性减少,提高了CYP3A4代谢途径,增加了药物到达壁细胞水平的浓度,减少了机体个体差异,使其具冇抑酸作用起效快,能持续提高胃内pH值,抑酸作用更强、更奋效。国外对胃内pHgt;4持续吋间与反流性食管炎愈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U服不冋的药物5天,胃内24小吋内pH》4持续吋间埃索美拉唑40mg比奥美拉唑4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和雷W拉唑20mg长。说明埃索美拉唑40mg的抑酸作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