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测验试卷06-0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一)(内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满分:100分第1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A.分封制B.嫡长子继承制C.庶子继承制D.世袭制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文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4.为统一岭南,加强军事运输,秦朝开凿A.五尺道B.灵渠C.直道D.长城5.秦朝中央主管军事的官职是A.卫尉B.廷尉C.太尉D.少府6.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已,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朝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北击匈奴C.推行郡县制D.修筑长城7.西汉.唐朝.宋朝.元朝最高行政区划分别是A州.府.路.省B道.州.路.县C州.道.路.行省D省.路.道.州8.在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愚民政策的是A.推行郡县制B.颁布〝挟书律〞C.实行土地私有制度D.实行三公九卿制9.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10.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这个监察制度就是A.刺史制度B.察举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D.设立〝中朝〞机构11.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12.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3.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据你猜测,这是说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14.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15.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法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C.皇权意识的增强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16.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②因亲疏而形成宗法等级③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④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17.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治,元政府决定A.确立册封制度B.设立三司.六部C.设置理藩院D.推行行省制度18.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A.辽阳行省B.云南行省C.江浙行省D.福建行省19.以下哪组地方在元朝和清朝都曾单独设立过(行)省A.陕西.甘肃.云南B.陕西.山西.江西C.江西.山东.四川D.江苏.江西.云南20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A皇权与外戚.宦官的矛盾B中央政权与边地民族的矛盾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1.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含义是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B.对地方官实行的人员流动制度C.设立土司等各级政府机关D.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22.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A.御史大夫B.刺史C.都察院D.参知政事23要展示雍正帝的政治改革内容,选择的历史事件最好是A.仿明制设内阁B.创设南书房C.设置军机处D.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24.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权力机构是A内阁B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25.下列不属于清政府改革机构的目的的是A振兴清王朝B适应列强的需要C镇压人民反抗D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厦门市五显中学06-0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一)(内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满分:100分答题卷班级:姓名:号数:成绩: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得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得分26.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政治的稳定.27.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的形式.明确规定郡县长官,不得.28.秦朝时,三公九卿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