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条件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讨:内部控制有效性撰写时间:202X年XX月XX日摘要:ERP系统运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从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评价入手,分析了ERP系统的实质及其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ERP系统环境下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Abstract:RunningofERPsystemhasfar-reachingimplicationsontheeffectivenessofinternalcontrol.ThisarticleanalyzedtheessenceofERPsystemanditsimplicationsontheeffectivenessofinternalcontrol,fromthepointsofinternalcontrolandeffectivenessevaluation,andthusputforwardsomemeasuresandauggestionsofenhancingtheeffectivenessofinternalcontrolintheERPsystemcontext.关键词:ERP;内部控制;有效性Keywords:ERP;internalcontrol;effectiveness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4311(2021)05-65-020引言根据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如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②经营的效果和效率;③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其后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更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做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测试,公司要改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必须要以有效的内部控制为保障。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ERP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及网络环境。一方面,财务管理子系统作为ERP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它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另一方面,ERP的应用给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挑战,内部稽核的难度加大,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适合于网络环境的内部控制框架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ERP系统部署环境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强化风险管理还没有成形的模型可供参考,因此,有必要对ERP系统环境下如何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探讨与研究。1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及有效性评价所谓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有效性可以是针对体系或过程而言,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来说,是否实现了内部控制目标,是评价内控制度有效性的依据,对于内部控制过程来说体现为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及内控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相对来讲制度的落实、实施和兑现更加重要,这样才能体现文件的“有效性”,即实现控制目标。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是有效的,即内控政策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二是指设计完整、合理的内控制度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彻底、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如果一种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则实质上就不存在什么内部控制了。在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的标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完整性与合理性为基础,其完整性与合理性则以有效性为目的。若不具有完整性与合理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则无从谈起;同理,若没有了有效性,则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也就失去其根本意义。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第一层涵义即内控制度本身有效是前提,只有满足了这一点,才能考虑其执行的结果。而第二层涵义对企业来说则是根本性的,也是企业的追求目标。如果只满足了基本前提,而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完全执行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内部控制对此企业来说就相当于不存在。有效性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产生效率和效益。这不仅仅需要内部控制总体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项具体制度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发挥各自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体系要相互协调,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既要有制约作用,又要有协调机制,以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控制要适度,过严会使管理活动失去生机,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过宽又会引起运行的机制失调,达不到控制目的。2ERP系统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