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收稿日期:2022-07-22作者简介:范学亮(196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唐山学院文法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No.3总第40期JournalofHainanRadio&TVUniversityGeneralSerialNo.40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范学亮(唐山学院文法系,河北唐山063000)摘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最终无法调和、狭隘的报复心理:一种阶级对立的仇恨意识;无法克服的幻想病。进而对小说主题作了探究,得出:小说《红与黑》是一部心理小说,一部个人奋斗者的心理小说。关键词:《红与黑》;于连;悲剧根源;小说主题中图分类号:I20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9-9743(2022)03-0023-03司汤达在小说《红与黑》中,为我们成功地刻画了于连?索黑尔这个人物形象。成功的文学作品所赋予的人物形象,其立体感与复杂性,让我们学会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因此,对于文学艺术,我们也不能抛弃早在20世纪初就奉之为真理的辩证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红与黑》这部小说,如果我们撇开那些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等外在因素,来深入到于连的精神内部去进行一番跋涉的话,我们或许会找到其作为个人奋斗者所造成的内在的也是最根本的悲剧原因;在对这种悲剧根源进行深层剖析以后,再看小说主题,我们便发现了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从而对小说主题作出一种较切合作者本意的断定。一“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需要永不停息地奋斗。”[1]5对于单枪匹马的个人奋斗者,我们或许都会定下一个悲剧的结论。很遗憾,于连也没有逃脱这一宿命。但每一个失败者,除了有其共同的失败原因———外在抑制力以外,他们还有其互不相同的个人原因。因此,对于个人奋斗者来说,分析其外在的原因似乎没有意义,那么,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是什么呢?(一)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最终的无法调和野心对于于连这样的男人来说就是事业心。而事业心在于连这里化作了全部行动———向上爬,挤入上层社会。因此,于连的事业心与一些人通过自我奋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又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就要求于连不择一切手段。正如司汤达在《一个旅行者的随笔》中所说的:“不用手段而飞黄腾达,绝对不可能。”但是他极强的自尊心又要求他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与价值,因此他鄙视别人的奴才式的献媚而上。这种自尊心的极端膨胀与其相应的行为手段的原则性,对他的野心有着致命的抑制作用。整个小说就是在这种野心与自尊心的斗争、妥协的交织中形成由开端到结局的一线型构架。从《红与黑》的故事进程来看,于连的性格大体上“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这样的变化”,[2](P10)可以说,于连的妥协在外部行为上表现为他对侯爵上层势力的妥协。但是,这却是于连自尊心向野心妥协的内在心理机制的外在折射。因为,从根本上说,于连对上层社会无所谓妥协不妥协,他的?32?收稿日期:2022-07-22作者简介:范学亮(196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唐山学院文法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No.3总第40期JournalofHainanRadio&TVUniversityGeneralSerialNo.40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范学亮(唐山学院文法系,河北唐山063000)摘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最终无法调和、狭隘的报复心理:一种阶级对立的仇恨意识;无法克服的幻想病。进而对小说主题作了探究,得出:小说《红与黑》是一部心理小说,一部个人奋斗者的心理小说。关键词:《红与黑》;于连;悲剧根源;小说主题中图分类号:I20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9-9743(2022)03-0023-03司汤达在小说《红与黑》中,为我们成功地刻画了于连?索黑尔这个人物形象。成功的文学作品所赋予的人物形象,其立体感与复杂性,让我们学会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因此,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