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史初探音乐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发挥1重要作用[关键词】音乐教育史:俄侨史略尔滨[中图分娄号1G749.9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1)02—0037—04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论题,但因涉及俄侨,触及意识形态曾很敏感;又因介于艺术史与教育史之边缘史料匮乏略感生疏一直知之者不多研究者更少.近年来,某些研究俄侨史专着有谈及此事但或寥寥几句,语焉不详或史实不确,以讹传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史进行深入地探讨.哈尔滨曾是中东铁路修筑和经营的中心.俄国十月革命后又成了大批俄侨的避难地据1922年5月统计.仅新市街(现南岗区主要局部)和埠头区(现道里区中心地域)就有俄侨185042人如果把老哈尔滨(现香坊)马家沟,偏脸子,正阳河等地计算在内当年哈尔滨的俄侨人口不会少于2O万人如此众多的俄侨人I:1成为哈尔滨西洋音乐开展,音乐教育兴旺的社会根底.与哈尔滨历史开展阶段大体相适应,哈尔滨俄侨音乐生活史可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自I898年至1920年可称为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以俄国音乐家陆续来哈尔滨进行巡回演出为特征的据载.着名的〞小俄罗斯剧团及A.维娅利采娃A.兀阿利布列赫特皇家歌剧院玛力乌斯男0吉巴,小提琴家杜姆切夫,男高音歌唱家斯洛夫佐夫,茨冈歌手维拉?芭尼娜等均来哈进行过巡回演出,受到热烈欢送后来成为沙皇尼古拉二世情妇的娜斯嘉?普列维茨卡娅在日俄战争期间也曾来哈尔滨登台献艺此时.哈尔滨虽已创立了〞花园夏日剧场,嘎玛里杰里剧场,朴茨茅斯剧场达尼洛夫剧院等文化活动场所,但还没有或很少有固定的稍有规模的音乐团体;虽已成立了东清铁路俱乐部交响乐队组合了弦乐四重奏组但根本上还是业余艺术爱好者收稿日期】2001—0l一15作者简介l李述笑(1944一),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哈尔滨史研究?37?沙龙或半专业性质的演出团体第二阶段.包括了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这是哈尔滨俄侨音乐生活最活泼,专业水平最高的阶段兴旺的音乐教育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象征第三阶段自1932年至1945年.这是在日伪艺文指导纲要专制下的俄侨音乐生活开展的阶段日伪当局一方面为适应其需要.组建了哈尔滨交响乐团.成立了俄罗斯古典艺术研究会;另一方面又加紧对文艺团体的控制限制其自由30年代中期.哈尔滨音乐专科学校,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先后停办.第四阶段从1946年至1962年.随着中苏关系友好,交恶的变化.这一阶段成了哈尔滨俄侨音乐生活的最后阶段,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鉴于以往的论着很少有相关内容的论述.笔者将对哈尔滨俄侨音乐教育的沿革,各时期的俄侨音乐学校做些概括的介绍.1,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该校创办于1921年5月.发起人为兀.H马申(着名作曲家指挥家.1925年底移居上海)C.M.达夫基利泽,妇.K.普洛特尼茨卡娅和E.兀.德鲁任尼娜.校址初设商务学堂楼内,1928年迁克萨科夫斯卡娅中学,1941年秋又迁遭里哈尔滨交响乐团址.后迁遭里商务俱乐部内.学校实行艺术委员会领导制.学校学制6年.分为预备班,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按照前俄国皇家音乐协会音乐学院课程开设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铜管.木管.声乐专业.还有音乐史,乐理,和声等共同根底课起初学校还开设过歌剧班.吹奏乐班和造型艺术班后因故停办.1947年3月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解体截至1942年统计.20年该学校共培养了3000多名学生2.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该校是以着名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前俄国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AK.格拉祖诺夫名字命名的.创办于1925年7月.校址在道里炮队街犹太教会学校(现道里通江街朝鲜第二中学校)内.创办人为小提琴家y.M.戈利德施京及其夫人钢琴家BU.迪龙.该校按前俄国音乐学院教学大纲授课.有一批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任课教师中许多人是非常着名的音乐家.1936年该校停办.3.哈尔滨音乐训练班音乐训练班创办于1927年l0月.是由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的自由艺术家r.r巴拉诺娃一波波娃和俄国东正教圣伊维尔教堂H.沃兹涅欣斯基(法名季米特里-拉甫罗夫)主教发起成立的.校址就设在圣伊维尔教堂附近的房舍内.音乐训练班初设钢琴,小提琴和声乐3个班.后又增设了大提琴,合唱.教堂唱诗和合唱指挥4个班各班以前俄国音乐学院课程为教材.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