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古代雕塑艺术差异的思考-第25卷第3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9月20日Vol.25No.3JournalofKaifengInstituteofEducationSept.202005东、西方古代雕塑艺术差异的思考张燕(开封七中,河南开封475000)摘要:东、西方古代雕塑艺术由于其产生的地域、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各有特点。东方古代虽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但其高度的写意性并由此衍生出的语言精练的艺术特点,得到了世界的普遍承认与尊重。关键词:东、西方;古代雕塑;装饰;写意;写实;严谨;差异中图分类号:J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05)03-0056-02由于西方文明在近两三百年来的强大势头,使之被蒙上了一层眩目的光环,人们在惊叹之余,稍稍丧失了评判的理性尺度,忽略甚至贬低我们自己的伟大传统,这种建立于浮躁趣味的评判标准显然缺乏理性思考。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东方文明对整个人类的伟大贡献丝毫不逊色于西方文明,在东方盛开的艺术之花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人。而作为艺术范畴之列的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感知并能引起人们视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可以通过其物质媒介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一方面,艺术家灌输在作品中的观念也有“未定”的“模糊层面”,笔有尽而意无穷;另一方面观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感知的深度和丰富性也有所差别,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会使观者产生多元的解读。这就使得有些人对东方文明、东方传统艺术产生偏见及误解。这反映在看待东西方古代雕塑艺术之间的差异问题上,出现了对西方古代雕塑顶礼膜拜,而对本土的古代雕塑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懂得,艺术真正的评判标准应该建立在对艺术品产生的地域、时代、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下。一、东方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东方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样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员,并为他们塑像供人礼赞。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东方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东方古代雕塑遗产就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佛教造像。佛教美术源于古代印度,中国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的键陀罗、马土腊和芨多等地区与时代的佛教雕塑。日本的佛教雕塑则源自于中国唐朝。艺术家在学习摹仿过程中,逐步将它们加以改造,使其既保存了某些原产地的样式,又更多地体现出本国特色。比如,古印度在贵霜王朝统治时期的陀罗和马土腊分别率先创造出造型高贵冷峻、衣裙厚重、强调沉静内省以及薄衣透体、追求健康裸露的肉体表现的佛教雕塑;中国古代佛教雕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精神,反映在中国佛教造像上则是崇高、庄严、壮丽、肃穆、典雅等等风格。而这些国家古代佛教造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从形象上将佛塑造成为无所不能的非常人形象,比如耳垂过肩、手长过膝、多臂多足等,因此,在欣赏东方古代佛像时,需要了解佛教造像的经规仪轨。上文提到的佛像两耳垂肩,手长过膝,就出自经规仪轨。佛像有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形象上的神化特征,两耳垂肩、手长过膝之外,又如螺发绀青相、顶上肉髻相,在雕塑时都必须严格符合要求。佛和菩萨的肢体动作,特别是手势各有含义。各种佛经人物依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造型(如有的三头六臂,有的千手千眼),不同的服饰标识(如佛和罗汉著朴素的架裟,菩萨则衣饰华丽)、不同的姿势(如接引佛才站着,其他佛皆取坐姿)等等,都有固定的要求。而作为西方雕塑的发源地古希腊则是确立了祟尚理想的模式、?56?第25卷第3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9月20日Vol.25No.3JournalofKaifengInstituteofEducationSept.202005东、西方古代雕塑艺术差异的思考张燕(开封七中,河南开封475000)摘要:东、西方古代雕塑艺术由于其产生的地域、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各有特点。东方古代虽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但其高度的写意性并由此衍生出的语言精练的艺术特点,得到了世界的普遍承认与尊重。关键词:东、西方;古代雕塑;装饰;写意;写实;严谨;差异中图分类号:J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05)03-0056-02由于西方文明在近两三百年来的强大势头,使之被蒙上了一层眩目的光环,人们在惊叹之余,稍稍丧失了评判的理性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