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红楼梦的众多英译本中,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霍克思的译本最具影响力。对两个译本中服饰部分翻译的对比,从而对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作者得出了哪种策略能更忠实于原文,更能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翻译的目的。关键词:红楼梦;归化;异化;服饰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作品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5红楼梦6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它在中国文化里产生、流传,在异域文化里也得到传播,这主要是通过它的译文得以实现的。迄今为止,已有多个译本,其中最为完整、最为成功的译本是杨宪益夫妇的ADreamoftheRedMansion和霍克思(Hawkes)与闵福德(Minford)合作的TheStoryoftheStone。这两个译本的作者无论从语言处理能力方面还是在翻译能力方面都具有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们在处理文化内容方面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从而对原文内容的传达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杨宪益夫妇翻译5红楼梦6是受外文出版社的委托。该出版社一直有系统地将中国文学主要作品都翻译成英文(杨宪益,2001)。同时杨宪益本人认为我国人民应该知道外国的文化遗产,外国人也应该了解中国有多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翻译中国文化遗产,忠实传达中国文化的价值、灵魂,杨宪益主张译者应该尽量忠实于原文形象。因此,他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策略。而霍克思在翻译过程中则倾向于用西方读者所熟知的形象来代替源语形象,因此,他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1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1)归化翻译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奈达(Nida)曾提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这一概念。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目的语读者置于首位,并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奈达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即/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奈达认为,功能对等或者动态对等是为了使译文的表达方式自然,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范畴。他甚至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1]。奈达的翻译概念不重视源语文化。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又提出了功能同构(functionalisomorphs)这一策略的原因。他旨在通过这一策略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即用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文化形象代替源语中的文化形象。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归化是指译者有意识地采用自然流畅的目的语语言结构,使译作符合目的语话语语法要求需要时甚至加入解释性话语,以消除源语中的异域文化色彩,从而使译文读起来毫无不顺感和阻碍感。傅东华先生提倡归化策略。他在飘译序中写道:/即如人名地名,我现在都把它们中国化了,无非要替读者省一点力气。0[2](2)异化翻译翻译中的异化指译者采用与原作作者相同的表达方式,再现源语内容和异域色彩。异化策略强调,翻译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文所蕴涵的异域文化特色,不应受到目的语的语言和文本习惯的限制约束,应尽量传达源语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文化再现的目的。韦努蒂(Venuti)是异化策略的代表人物。他反对/通顺0的翻译标准,即用目的语读者熟知的文化代替源语文化,从而为读者消除理解障碍的翻译标准。总之,异化翻译是尽可能地保留源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展现源语的异域性,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到洋腔洋味,目的是开拓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视野,从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鲁迅提倡异化翻译,他说: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要的目的,就在于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为何去外国旅行时一样: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3]2服饰翻译策略比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里,服饰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代表了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在被誉为中国文化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里,曹雪芹对服饰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所蕴涵的文化底蕴。下面作者对两译本中对服饰部分的翻译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译本在传递原作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采取的策略以及两者对读者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对于第一章中出现对贾雨村的描述/乌纱猩袍的官府0杨的译文是:anofficialinablackgauzecapandredrobe;霍的译文是:themandarininhisblackhatandscarletrobeofoffice.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乌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