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附38例临床分析)杜志强罗山钺赵伟(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简阳641400)【摘要】目的:评价国产0MOM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例受试者为均疑有出血性小肠疾病的患者,所有受试者检查前均行胃、肠镜检查,排除上、下消化道疾病。部分患者行消化道顿餐检查,采用重庆金山科技公司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进行冋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8例受试者中所有患者胶囊均排出体外,2例患者在胃内滞留2小时后通过胃镜送入小肠,检查成功率为100%o胶囊在小肠平均运行时间86min〜507min,平均296mino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未见异常7例,阳性率81.5%。结论: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可作为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出血性疾病【】R156.3【文献标识码】B【】1005-0515(2011)12-0188-02胶囊内镜(capsuleen-doscopy,CE)检查是一种无创性内镜诊断检查方式,操作比较简单,患者无痛苦,无明显不良反应,尤适用于老年病患者以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常规内镜和其他检查诊断比较困难,往往很难做出诊断,而小肠镜检查国内开展医院有限,自2000年由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推出胶囊内镜以來,我国重庆金山科技公司于2005年正式研制成功0M0M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检查开始在国内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进行胶囊内镜检查38例的结果,评价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12月〜2011年8月期间怀疑有小肠疾病在我院行CE检查的患者38例,其中,年龄39〜78岁,平均58.5岁。受试者主要症状为黑便或便血38例,伴有不明原因腹痛4例,腹泻3例,腹胀、消化不良3例。病程4周〜5年不等。所有受试者均行胃、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变,其中2例行全消化道顿餐透视检查.---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2器械与方法1.2.1器械:选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系统。该系统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计算机和图像分析软件)3部份组成,胶囊大小llmm26mm,重量为4.0gc检查结束后嘱患者观察胶囊排除体外的时间,并将记录仪中的数据下载到影像工作站,通过计算机和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诊断分析。1.2.2检查前准备:检查之前告知患者智能胶囊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每例病人常规检查腹部平片,排除肠梗阻性疾病。于检查前3d开始进食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12小时禁食,于检查前6小时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00g溶于200ml温水),硫酸镁40g,并饮水2000ml,确认排出粪便为水样,无粪渣时即可进行检查。1.2.3患者吞服智能胶囊:患者用少量水吞服胶囊。吞服胶囊内镜后至少2h内不能饮水,4h内不能进食。检查全部结束后,即可正常饮食。服用0M0M胶囊内镜到排出前,应避免患者接近任何强力电磁源区域,如无线电台。患者吞服0M0M胶囊后,胶囊借助胃肠肌的蠕动而通过消化道,并自然排出体外。智能胶囊排出体外后记录胶囊排出体外时间。其中2例因胶囊在胃内分别滞留2h-3h后应用胃镜将其送入十二指肠。电池持续工作7〜9h,每例受试者中获得约5万多张图像。124观察指标:观察受试者对胶囊內镜检查的顺应性及不良反应,记录胶囊内镜对消化道检查的阳性发现,通过食管、胃、小肠的时间,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患者的耐受性以及不良反应,胶囊内镜检查所获取的视频图像资料由2名医牛反复诊断,避免漏诊。2结果2.1胶囊内镜检查完成情况:38例受试者中,2例因胃动力差,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3h影响了胶囊在小肠、大肠的检查时间,并通过胃镜送入小肠。检查成功率100%o胶囊在小肠平均运行时间86min-507min,平均296min。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未见异常7例,阳性率81.5%min,其中2例未完成全小肠检查。胶囊内镜排出体外平均时间61.16(26.14〜96.18)h,未发牛胶囊内镜滞留在体---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者。胶囊平均工作时间541(464-619)min0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或痛苦,耐受性好,未见任何并发症发牛。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