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法及其教学_撒忠清山东外语教学Shando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Journal2007年第1期(总第116期)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法及其教学撒忠清1,董宏乐2(1.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上海200433)收稿时间:2006-12-10作者简介:撒忠清(1975-),女,回族,安徽巢湖人,讲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董宏乐(1965-),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摘要:国内外许多认知语言学家都把语言和认知关系的研究聚焦在词汇层面上,从而忽略了语法层面的认知本质。本文从揭示语法与语言的概念系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入手,以认知语言学及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支持并通过一系列的相关例证,来阐明语法的认知及隐喻本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语法;概念系统;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2-2643(2007)01-0036-051.0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束定芳(11016,2000)、林书武(2002)有关西方隐喻理论的论文及专著出版后,我国外语界对隐喻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隐喻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有研究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文旭、叶狂,2003)的,有关注隐喻的基本工作机制及其理解过程的,有探讨隐喻与文化关系(王守元,2003)的,有研究隐喻和语言认知关系(程琪龙,2002)的。林书武(2002)在5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6一文中归纳出当今隐喻研究的七个主题,其中包括把隐喻理论引进到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2.0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国内学者近年来对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较之以往已有更多的关注与应用。姜亚军、张辉(2003)从隐喻与教育的关系入手,指出隐喻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学必须重视隐喻能力的培养。董宏乐等(2003)在5外语教学中的概念流利6一文中认为Danesi提出的以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的概念流利思想为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龚玉苗(2006)更通过隐喻的语言表征功能和处理功能,阐述其词义扩展功能从而把隐喻意识具体到外语词汇教学上。对于/隐喻能力0的内涵,国外已有不少学者(Danesi,2000;Low,11018)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简单地说,隐喻能力就是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正确辨认和自如使用各种隐喻的能力。(姜亚军等,2003)要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具有隐喻意识。所谓隐喻意识即语言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及功能增强了的察觉程度和敏感程度。(龚玉苗,2006)从语言与隐喻的关系来看,语言学习者应意识到隐喻是语言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促使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从结构上看,语言学习者应意识到语言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例如,在英语中很多看似不相关的语言现象很可能受制于英美民族潜意识中的某一概念网络。它们和使用该语言民族的认知方式一样,充满了隐喻色彩,常常要通过联想才能把握。也就是说,在任何语言系统中都存在大量概念隐喻现象。由于人们认识到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外语教育研究者意识到培养语言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重要性。隐喻研究和外语教学最容易结合的方面当数词汇教学,因为由Lakoff和Johnson(11010)首先提出的/概念隐喻0理论关注的就是概念的隐喻性;其次是因为隐喻性词汇一直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正因为如此,对于隐喻的研究更多地是在词汇层面上展示了语言与认知的密切关系。但由于语言是由语法和词汇共同组成的,因而在语法层面上,语言也同样表现出民族之间迥然不36山东外语教学Shando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Journal2007年第1期(总第116期)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法及其教学撒忠清1,董宏乐2(1.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上海200433)收稿时间:2006-12-10作者简介:撒忠清(1975-),女,回族,安徽巢湖人,讲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董宏乐(1965-),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摘要:国内外许多认知语言学家都把语言和认知关系的研究聚焦在词汇层面上,从而忽略了语法层面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