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学报Ζ2008.15(3:23~26收稿日期:2008207212原稿;2008208223修改稿基金项目:“”上海市农委重点项目真姬菇分子标记的建立[编号:沪农科攻字(2005D623]的部分研究内容作者简介:高君辉(1966-,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及设施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发表主笔论文10余篇。3本文通讯作者文章编号:100529873(20080320023204真姬菇培养时间与栽培料失重、含水量和产量的关系高君辉,冯志勇3,陈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摘要:研究了菌丝生长和后熟阶段真姬菇培养料在不同培养时间的失重和含水量变化,及其不同后熟时间对真姬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80~90d、培养料含水量达到73%~74%时进行出菇管理获得的真姬菇单产最高,平均为每瓶132.6~146.3g之间。真姬菇栽培可以测定培养基质的水分含量作为菌丝生理成熟指标,确立真姬菇的适宜后熟时间。关键词:真姬菇;含水量;产量;生理成熟期;失重中图分类号:S646.1文献标识码:A真姬菇(Hypsizygusmarmoreus,又名蟹味菇,隶属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玉蕈属(Hypsizygus,属于木腐担子菌,间断分布于日本、北美,我国吉林、云南等地也有野生种分布[1~3]。真姬菇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4,5],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日本,真姬菇是最早投入商业化生产的食用菌之一,1972年日本宝酒造株氏会社最先进行工厂化栽培并迅速推广,现在已成为除香菇、金针菇外的第三大栽培品种,销售收入居第二位[6]。在我国,真姬菇是继金针菇、杏鲍菇后,工厂化生产规模较大的食用菌品种。食用菌的生长除受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还与众多环境因子相关,如水、温、光等[7],其中,水是限制其生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MIHAIL等研究各环境因子对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形成影响的结果显示,降水量与子实体形成数量成正相关(R=0.907[7]。另有研究表明,作物细胞水分含量及其存在状态可以反映代谢水平、生长状况和生长阶段[8];虽然直接测定作物自身水分状况更为精确,但难度较大且为有损检测,因此,测定基质中的水分成为有效的方法[9]。真姬菇是栽培期较长的食用菌,大约需要90~110d。这主要由于真姬菇菌丝培养必须经一个生理成熟期(后熟期,才能长出较好的菇蕾,因此,完整的菌丝培养阶段一般需要65~90d[2],占了栽培过程大部分时间。菌丝培养阶段的管理好坏,关系到产量的高低,甚至有无[10];过长的后熟期显然会影响企业生产效益,故找到最佳的后熟时间非常重要。目前,国内的工厂化生产中真姬菇后熟期一直没有统一的衡量指标,多凭经验处理。本研究拟通过对真姬菇培养料失重、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探索判定后熟期完成的科学指标,为进一步研究真姬菇生产及其后熟过程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菌株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用于工厂化生产的真姬菇菌株FX21。1.2培养料配方木屑30%,玉米芯30%,米糠22%,麸皮13%,玉米粉5%,含水量65%。1.3栽培方法参照文献[10]方法进行。1.4培养过程失重测定食用菌学报第15卷装料灭菌后的栽培瓶重量减去不同培养时间的栽培瓶重量,即为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料失重,3次重复,方法参照文献[10]。1.5培养过程含水量测定取不同培养时间的栽培瓶(850mL,每瓶取样3点,分别是瓶肩(A、瓶中间部分(B和瓶底(C(见图1,用红外线水分测定仪(FD2600测定样品的含水量。图1培养瓶中水分测定不同采样位置Fig.1Samplingpositionsformeasuringsubstratewatercontent1.6不同后熟期的产量取不同后熟期各2筐(共32瓶栽培瓶,进行出菇管理,按标准采收后统计单产采收标准参照文献[10]。1.7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参照文献[11]中统计分析方法进行。2结果与分析2.1培养过程中培养料的失重培养料的失重结果见图2。在菌丝培养初的40d(发菌至瓶底,失重很少,每瓶失重约1.33g,培养50~70d期间,单瓶失重在4.41~8.18g之间,培养75d失重为11.52g,而培养80~95d,失重明显增加,累计总失重在14.25~18.59g。真姬菇在菌丝培养过程中不断分解培养料,代谢产生CO2、水和热量,CO2、热量和一部分水通过瓶盖的透气孔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使环境中的CO2浓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