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桑新民摇谢阳斌(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3)摇摇揖摘要铱摇本文在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视野中提出了“学习向何处去?冶这一严峻的时代课题。文章深入考察了以e鄄Learning为代表的各种学习新概念,认为这些源自西方文化教育土壤的学习概念反映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之新特点,但却没有包含对学习活动及其后果的价值判断。论文对学习的“绿色冶本质和工业文明所导致的学习文化之严重异化、“污染冶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绿色学习冶(G鄄Learning)这一科学与人文内在统一的东方学习文化新概念。论文阐述了G鄄Learning的丰富内涵,论证了倡导“绿色学习冶、开展“学习环保冶之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借鉴40多年来世界“绿色环保冶运动的成功经验,协调个体、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不同学习主体的眼前和长远学习需求与“学习利益冶,开展“21世纪学习文化创新工程冶进行了初步的行动设计。揖关键词铱摇绿色学习;G鄄Learning;绿色校园;e鄄Learning;学习创新;学习环保;学习生活质量揖铱G40鄄02摇摇摇揖文献标识码铱A摇摇摇揖铱1007鄄2179(2011)02鄄0010鄄07摇摇在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人类面临的时代挑战与困惑越来越多。应对挑战的所有对策恐怕都离不开两个字:学习!但人类学习本身亦无法摆脱被现代社会所严重“污染冶的悲剧与困境。因此,学习向何处去?这已经成为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时代难题!本文想就此进行探索。从e鄄Learning到G鄄Learning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和迅速普及,一场学习的变革正在我们的身边悄然兴起。20年前,在领导着当代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的西方文化土壤中,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汇聚在一起,催生了学习科学(LearningSciences)这一学习研究的新天地、新学科(郑旭东,2011)。近20年来,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模式创新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信息时代特色的学习新名词、新理念,如e鄄Learning、M鄄Learning(MobileLearning,移动学习)、B鄄Learning(BlendedLearning,混合学习)、U鄄Learning(Ubiqui鄄tousLearning,泛在学习)、C鄄Learning(Cyberlearning,赛博学习)等,对推动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借助互联网迅速传播的英文名词也成为中文网络上时髦的“高频词冶,并为中国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中国广大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所津津乐道。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追踪、引进、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新成果是必须的,然而,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学习王国中,指导学习的名词和理念显然不能都是“舶来品冶,中国的教育研究者不能只会跟在西方学者后面亦步亦趋。能否产生扎根于中国学习文化土壤中的自主创新产品,并使之为世界同行所理解和认同,对21世纪全球范围的学习方式变革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始终痛苦地萦绕在我们的头脑中挥之不去……1998年我们在大学课堂中开设了“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冶课程(桑新民,2000),2004年更名为“学习科学与技术冶(桑新民,2004),经历了12年艰难求索,我们越来越领略到当代学习研究殿堂之博大、深邃,对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这里能发挥不可替代之作用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在西方众多学习的新名词、新概念中,十多年来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可能要数e鄄Learning了,对这个诞生于西方土壤中的英文概念,中国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由此导致了不同的中文翻译,如“电子(化)学习冶、“数字(化)学习冶、“网络(化)学习冶等(余胜泉等,2009),不同的译法分别表达了e鄄Learning这个英文名词所揭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学习模式之不同特点。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新概念的实质和意义,我---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们不妨与其堪称“双胞胎冶的e鄄Mail(电子邮件)作一番比较。e鄄Mail进入中国之后,马上就出现了明确、统一、唯一的中文译名:电子邮件,因为邮件(中文亦可称为“信件冶)是一个简单、清晰的名词,与英语的“mail冶正好对应,而加在前面作为定语的“电子冶不仅与作为英文前缀的“e鄄冶完全对应,而且也正好是其全称“electronic冶一词的中文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