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员工背景调查的必要性和方法第4期2009年8月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SocialSciences)No.4August2009开展员工背景调查的必要性和方法吴圣奎,张宪芳(1.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理论部,北京100029;2.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科,北京100027)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者的广泛流动和个人诚信体系的缺失等因素决定了用人单位应当认真进行员工背景调查.用人单位不进行员工背景调查,将面临较大的用工风险,并可能遭受无法评估的损失.用人单位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主动采取各种合法方式进行员工背景调查,从而有效预防各种潜在的用工风险.关键词:背景调查;基本身份;受教育状况;工作经历:D923.6文献标识码:A:1008—2603(2OO9)04—0042?05背景调查是指通过搜索相关信息来核实外部求职者提供的个人资料真伪的行为,是用人单位精选人才,降低用工风险的有效方法.通过背景调查,可以核实外部求职者的真实身份,受教育情况,各类教育和培训证书,职业经历状况,合作精神和工作能力等情况,为用人单位挑选真正的合适人才和优秀人才提供保障,避免不必要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本文将从法律的视角探讨背景调查的必要性,并试图提供行之有效的背景调查方法.一,开展员工背景调查的必要性(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求职者利用虚假信息误导用人单位的情况严重当前,我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矛盾继续扩大;第二,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尤其是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以及劳动力供求的区域性结构上的矛盾;第三,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使得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要求越来越高,加剧了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第四,金融危机袭击全球,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经济形势不够景气等问题都导致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就业市场成为买方市场,招聘单位往往握有充分的发言权,一般求职者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这种情况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表现得尤其显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个别劳动者在没有竞争优势或者身处竞争劣势时采取非法手段(主要是利用虚假个人信息)争取就业机会.国际上最大的人职前背景调查服务提供商FirstAdvantage公司(FADV)提供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求职者中,有l0%左右的职位申请人的实际情况,会与其简历存在"出入".在这10%的人当中,99%都是在就职经历或者教育经历方面做手脚.…(二)我国就业人口多,流动性大,新的个人诚信体系无法在短期内建立,导致劳动者个人信息的真伪难以辨明我国目前劳动者个人档案的保管部门是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和其他的专门的或者兼职的档案管理机构.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自己员工的资料补充较好,每年的考评结果都会入档.但是人才交流中心或者其他的档案管理机构在人才资料管理上就会有一些懈怠,普遍存在资料更新不及时的问题.由收稿日期:2009.06—11作者简介:吴圣奎,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宪芳,女,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科仲裁员.吴圣奎等:开展员工背景调查的必要性和方法43于就业人口众多,人才流动频繁,流动区域广阔,很多劳动者在流动期间的资料往往得不到补充,完整性较差;甚至部分高校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工作数年,更换多个单位后个人档案未作任何补充,仍停留在学校的纪录.个人档案的滞后和不完善给了个别劳动者虚构个人信息的空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旧的,欠流动社会的个人诚信体系已经完全被打破,新的流动型,开放型社会的个人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个人诚信体系的支持,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很难通过有公信力的平台来查验真伪,导致劳动者进行个人信息造假的风险低,成本小.这就使一些劳动者敢于编造虚假信息来误导,欺骗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高薪诚聘"等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一些劳动者的造假欲望,应聘者为赢得竞争,在对高薪职务的角逐中极力掩藏自身的不利信息,突出,夸大和编造优势信息,迎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三)用人单位忽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