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教学反思900字《说屏》教学反思王生标《说“屏”》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为了培养同学们自主辨别说明方法的能力,在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后,让同学们自主分析本文中的说明方法,发现了许多问题。1.本文中的引用和分类别比较容易辨别,同学们很容易确认,不存在什么疑难。2.作诠释是一个难点。由于对作诠释和下定义区别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界定,不仅仅是同学,我自己辨别起来也很吃力,甚至教参和网络资料说法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和“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大小由人了”这两句,分歧很大。3.举例子和作比较有一部分同学出错,难度一般。本课的教学,感触颇多,以往一些一语带过的知识点,竟然发现潜藏着如此大的问题,看来小处真不可随便。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但是这一环节我处理的不好,课堂设计不流畅,没有深入到课文中去,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上课的开始,由于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提供了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有比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是选取的画面不够清晰和代表性。尽管提前预习,尽管词汇不多,但是检查预习的时候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以后要加大对预习的检查力度。学生的快速阅读是有了,但是没有抓住稳重的重要信息,比如重点的词汇,重点的语句。这方面的训练要不断加强,不段实践。语文课不是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以后才能学以致用,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也不够,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课堂,只有多读,学生才能品味其中的含义。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屏风这种古老艺术的魅力。以后要加强语文课堂的艺术性,最起码要优点语文味。这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虽然有感知,有体验,但是线条比较模糊,思路并不清晰以后要增加训练情趣,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第二篇:改进_视_听_说_教学的尝试与反思8800字外语界20xx年第4期(总第108期)改进“视、听、说”教学的尝试与反思□尤其达提要:改进视、听、,、灵活多样地加强听说教学,:;摄入;输出onofstudentsπabilitiestolistenandspeakhasbecomeatopicalissueofcollegeEnglishresearch.Thispaperintendstocarryoutteachingintrospectionandtheoreticalexplorationontheba2sisofthefindingsthataccruefromtheexperimentofimprovingstudentsπlisteningandspeakingcompetencebyvisualmeans.ItisourattempttostrengthenourEnglishteachingtoimprovestudentsπlistenin---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gandspeakingcompetencemoreconsciously,flexiblyanddiverselyundertheguidanceofthetheory.Keywords:languagecompetence;student2centered;input;intake;output:H319:B:1004-5112(2005)04-0048-0520xx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听,就所看所听的内容进行问答、对话、复述等活动。当时,课堂气氛确有改进,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兴趣更浓些,可是,过后一切照旧,学生仍处于被动之中,听说能力谈不上有多大改善。再说,当年视听设备落后,为寻找图片、信息资料,制作表格、录音等教具,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教师对此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下降,“视、听、说”也就在教学中逐渐“淡出”。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内因外因错综复杂。经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反思,研读学习大纲和教研论文,以及与同事交流切磋,我们逐渐感悟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教学理念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实践”的老框框里,我们把学生当作知识的灌输对象,被动的听众和观众,把视听教具仅仅用以传授知识。我们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而学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