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2期自然资源学报Vol25No22021年2月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Feb.,2010干旱区绿洲内城市镇扩展的空间辐射效应常学礼,张宁,孙小艳,韩艳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要:近几十年来,干旱绿洲区城镇村居民用地的增加加剧了相邻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以甘州区、临泽县城和高台县城1985年的城市镇空间域为辐射核心,在辐射半径不相交的条件下,以间隔2km为辐射半径,采用GS技术中的缓冲分析对黑河中游张掖绿洲1985、1995和2006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张掖绿洲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农田和城镇村居民用地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减少为主要特点。在空间尺度上,农田和城镇村居民用地随离核心城镇区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那么相反。在时间尺度上,农田和城镇村居民用地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农田的增加主要在辐射距离10km的范围,城镇村居民用地的增加主要在辐射距离4km的范围;而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根本呈降低的趋势,但是在1985―1995年间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距离核心区6~8km和12~14km内也有增加。从土地流转特点来看,绿洲内部城镇扩展是以农田、草地和林地转换为城镇村居民用地为主,这一变化趋势随距离城市核心区的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绿洲区;缓冲分析;时空尺度:F291.1文献标志码:A:1000-3037202102-0227-09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为自然和人文过程交互作用的载体,是衡量全球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判断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13]。目前国内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多侧重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的作用[12],或经济高速开展下的城市扩展[45]。城市镇化进程是涉及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变化的过程,其空间表现形式为城市镇用地的空间扩展。因此,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也成为地理学、生态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48]。对于经济开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内陆干旱绿洲区,相关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有报道[910],特别是绿洲在空间上具有清晰的边界,系统物质输入、输出相对可以准确计量,基于水资源约束的城市化进程研究在中国西部绿洲已有较好的[1112]研究根底。城市镇扩展的空间辐射效应是指城市用地增加导致的,相邻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以城市用地为辐射缓冲源的空间变化规律。相对于内地城市镇的扩展,绿洲内城市镇化过程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影响更大、辐射距离更远,因为绿洲空间范围的扩展受到了水资源量的约束[11]。因此,本文将在该地区已有的土地利用变[912]化与水资源变化、城市化进程研究的根底上,从城市镇用地空间扩展的辐射效应的角收稿日期:2021-09-11;修订日期:2021-11-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根底研究开展方案“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2021CB421302〞;鲁东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常学礼1963-,男,内蒙古兴和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研究。Email:xlchang@126.com228自然资源学报25卷度来揭示干旱绿洲区城市空间扩展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格局的影响。1研究区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张掖绿洲地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中游,行政区划上包括甘肃省张掖市的临泽、高台和甘州区,总面积约为10753×103km2图1,是我国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其绿洲规模、社会和经济开展所面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我国的绿洲中具有代表性[1314]。据研究区内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mm,其中7―9月占6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390mm,平均气温为76℃,最高气温391℃,最低气温-273℃。在景观类型上可划分为外围荒漠基底区、荒漠绿洲过渡区和绿洲核心区。图1研究区位置a与辐射距离图bFig1Themapsofthestudyareaandradiationdistance12研究方法121遥感数据判读研究采用的矢量数据共3期,其中1985和1995年的数据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中心。2006年的数据是采用2006-09-11的LandsatTM影像,遵循已有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3],通过机助目视解译完成。根据研究目的和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将研究区按一级分类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