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解放战争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导学号68970091194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当时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所谓“千载一时的机会”是指()A.国民政府基本放弃反共的立场B.中国共产党已表明和平民主的决心C.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D.国共两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解析: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D两项的表述本身有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战后世界上出现了和平民主的潮流。八年抗战,中国百废待兴,实现和平民主成为中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故选C项。答案:C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紧迫和最主要的任务是()A.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面目B.冲破国民党独裁统治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同国民党进行彻底的军事斗争D.作出合理让步并继续维持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析:就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形势而言,关键问题在于要不要和如何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与独裁统治,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故选B项。答案:B3.“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发表上述宣言是在()A.抗日战争胜利之际B.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之后C.全面内战爆发后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后解析:根据材料中“巩固国内团结”,可排除C、D两项;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已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A4.1945年8月,中国许多报刊称颂毛泽东“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是“民主中国的曙光”。这些称颂主要是针对他()A.力主打破国民党一党专政B.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C.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袖解析:1945年8月,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赴重庆谈判,轰动了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赞誉。答案:B5.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在1946年重新爆发内战的背后,是国民党执着地相信他们的优势兵力,以及共产党准确地估计到了国民党的实际弱点”。当时国民党的“实际弱点”不包括()A.政治腐败B.缺乏外援C.军队散漫D.日趋孤立解析: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给蒋介石提供了大量援助,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后勤部门竭力从海上和空中把50万国民党军队运回沿海地区,然后又运进东北。”美国的上述做法主要是为了()A.加快接受日军投降的进程B.帮助国民党抢夺抗战的果实C.遏制苏联在华力量的发展D.协助中国尽早实现和平统一解析:美国将国民党军队运往沿海和东北,实际是在执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帮助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扩大国民党的实际控制区域。答案:B7.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途中A.毛泽东转战陕北是在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之后B.在转战途中毛泽东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C.毛泽东通过在陕北的转战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D.毛泽东转战陕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策略的灵活性解析: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在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之际,因此,C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C8.导学号68970092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在莱芜战役中“创造了自卫战争以来一次歼敌7个旅的光辉战绩”。莱芜战役应属()A.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的关键性战役B.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关键性战役C.展开战略反攻的关键性战役D.战略大决战的关键性战役解析: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西北和山东解放区展开了重点进攻,莱芜战役属于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重要战役。答案:B9.1947年,毛泽东曾说:“自□□(大军)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应为()A.陈谢B.陈粟C.刘邓D.林罗解析: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答案:C10.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乡村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唐和恩老人参加的是()A.孟良崮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经过路线,可判断出是淮海战役所涉及的区域,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