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与细菌性阴道病病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0033-02胎膜早破和早产是新生儿致病率和病死率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原因[1]。今年的研究认为孕期感染与胎膜早破和早产密切相关[2]。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asis,BV)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发病率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其感染远高于阴道滴虫和霉菌感染,而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与许多妊娠不良后果或妊娠并发症有关[3],为进一步探讨妊娠期BV与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ORM)。足月胎膜早破(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TPROM)的关系本文采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法对20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120例足月正常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中的唾液酸酶活性进行了检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产科自2009年1-12月间住院待产的胎膜早破患者200例,其中PPORM90例,TPROM110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5岁。120例足月正常妊娠无胎膜早破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6.5岁。两组患者孕前曾有滴虫性或霉菌性阴道炎病史34例。1.2方法:用统一规格无菌棉拭子收集孕妇阴道分泌物标本,参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保温10分钟后显示蓝色为阳性。1.3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2结果2.1BV检测结果表明:20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70例BV检测呈阳性,占35%,120例足月妊娠孕妇中14例阳性,占11.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20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合并早产80例,其中43例BV呈阳性,占53.7%;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组85例,16例BV呈阳性,占7.1%,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者之间,滴虫和霉菌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2BV的临床表现及对新生儿的影响:胎膜早破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检测阳性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有鱼腥臭味,少数患者伴有外阴瘙痒,轻微烧灼感等症状,同时有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43例细菌性阴道病合并胎膜早破的早产儿体重为1240-2870g,平均出生体重2308g,其中3例出现严重肺部感染,4例孕周<31周的早产儿因窒息死亡。而对照组平均出生体重3900g。3讨论3.1细菌性阴道病唾液酸酶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是造成不孕症、宫外孕、流产和早产的主要原因。近10年来,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造成胎膜和羊水感染、早产、产后感染、低出生体重儿和新生儿感染。BV患者阴道液中唾液酸酶活性显著增加[4],其活性上升的主要来源是存在于阴道中的类杆菌属的厌氧杆菌.由于感染BV后,细菌对宿主黏膜和组织进行附着、侵入和损伤,易造成蜕膜炎、绒毛膜和羊膜炎,使胎膜脆性增加。除妊娠期无症状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外,阴道内细菌厌氧菌产生大量降解产物,其终末产物前列腺素F2和E2,可刺激子宫收缩,以致于发生胎膜早破。同时阴道内细菌产生脂酶和蛋白酶,消化胎膜的脂质和蛋白质成分,亦可使胎膜变薄变脆而导致胎膜早破[5]。3.2孕期细菌性阴道病感染与诊治:本研究结果表明,胎膜早破孕妇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明显增加,并由于胎膜早破,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相应增加。此外,细菌性阴道病也导致早产儿感染,其感染途径可能与宫内感染或产时感染有关。因此,对妊娠早期和中期的孕妇应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规筛查,若患有细菌性阴道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曾患细菌性阴道病、胎膜早破和早产者,非孕期可采用甲硝唑治疗有助于减少早产的发生率[6],由于甲硝唑对胎儿是否致畸,尚无定论,但经临床研究表明,克林霉素用于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是安全有效的[7]。患者应用2%克林霉素软膏阴道涂布,5g/次,1次/晚,连用7天;或甲硝唑阴道泡腾片200mg,1次/晚,连用7-10天,治愈率80%左右[8]。综上所述,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可使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应引起重视。建议在妊娠早期对BV进行普查和治疗,有助于减少胎膜早破和早产的发生,对于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DysonDC,DanbeKH,BamberJA,etal.Monitioringwomenatriskforpretermlabor.NEnglj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