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在青少年不典型肺结核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河南省镇平县疾病预防控制屮心河南南阳474250)【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在青少年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与疗效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青少年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同时行胸部低剂量CT平扫与X线平片检查,分析X线胸片及LDCT影像学征象及动态随访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CT表现为肺炎实变9例(29.2%),孤立结节或肿块7例(25.9%),磨玻璃样密度影4例(14.8%),多发结节4例(14.8%),肺内渗出病变伴脊柱骨质破坏3例(11.1%);LDCT在肺内病灶检出率上高于X线胸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青少年不典型肺结核缺乏特征性,低剂量CT在病灶检出和动态观察屮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准确的评估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青少年;肺结核;不典型;低剂量;CT【】R445【文献标识码】A【】1007-8231(2016)15-0037-02由于抗生素不规范使用、耐多药结核菌增多以及在免疫异常人群结核菌的感染增多等因素影响,青少年不典型肺结核逐渐增多[1-3]o不典型肺结核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且疾病病程较长,如何在诊治过程中既能准确评估疗效又能降低辐射计量成为医学面临的问题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普及,低剂量CT扫描(LowDoseCT,LDCT)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青少年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与疗效随访提供了契机。本研究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本单位接受诊治且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完整的27例青少年肺结核误诊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LDCT在青少年不典型肺结核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本单位诊治的青少年肺结核误诊患者共2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14〜20岁,平均年龄(18.25plusmn;2.24)岁。入选标准:①首次影像学检查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②抗结核治疗前获得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为结核病;③规范抗结核治疗并完成按期随访。排出标准:①既往有已知的支气管扩张、病毒或细菌性肺炎等疾病;②确诊后自行服用其他抗生素;③不能按疗程规范治疗者。所有患者化疗方案和患者管理方式参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4]o1.2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行LDCT扫描及X线胸部正侧位片检查。CT扫描采用东芝16排螺旋CT机,层厚5mm,电压120kV,电流50mA。胸部正侧片采用飞利浦医用诊断X射线机(DR机),胶片距180〜200mm,电压100〜110kV,电流3〜7mA连续可调,曝光时间O.OlSo1.3影像评估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集体读片,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个月肺内病灶CT和X线表现,意见有分歧的经讨论达成一致意见。以诊断意见一致的结果为标准来判断肺内病灶的变化和转归。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hi;2检验,以P<0.05表不差异具有显著性。2.结果2.1临床表现27例患者中,咳嗽20例(74.1%),发热18例(66.7%),咯痰12例(44.4%),胸痛2例(7.4%),腰背痛3例(11.1%),无任何症状体检发现2例(7.4%);8例(29.6%)血常规WBC>10109/L,18例(66.7%)血沉增快(ESR>20mm/h),15例(55.6%)CRP升高(CRP>8mg/l)o2.2影像学征象27例患者中LDCT征象表现为肺炎实变9例(29.2%),孤立结节或肿块7例(25.9---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磨玻璃样密度影4例(14.8%),多发结节4例(14.8%),肺内渗出病变伴脊柱骨质破坏3例(11.1%)OX线胸片检出病灶共17例,其中肺炎实变病例9例,孤立结节/肿块4例,磨玻璃影1例,多发结节2例,肺内渗出病灶伴脊柱骨质破坏1例,漏诊10例;LDCT在肺内病灶检出率上高于X线胸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2.3动态随访与初始病变相比,27例患者肺内病变经治疗后范围缩小、境界逐渐变清楚,部分病灶吸收消失;治疗后第1、3个月复查病灶变化较明显,此吋复查CT及X线均能观察到病变的变化,其中1例患者第3个月随访时CT显示肺内小病灶增多而X线胸片未能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渐缩小趋于稳定,X线胸片显示未见变化的病灶中部分病灶CT仍能发现其边界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