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基于股改前后的比较研究第lO卷第3期2011年06月邵阳学院(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oy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01.1ONo.3Jun.2011摘要: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运用得当不仅可以降低代理成本,还可以引导管理层努力进行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价值.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比较研究与现状分析,发现股权激励真正得到有效实施的并不多,涉及的股票数量也非常有限,激励力度普遍不大,说明了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方式在我国的现实环境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关键词:股权激励;股权分置改革;委托代理:F830.91文献标识码:A:1672—1012(21311)03—0037—06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在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为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会对管理者进行各种形式的激励.股权激励就是所有者以股权的方式对管理者进行的激励,这样就可以使管理者的报酬和企业的经营效果紧密联系在一起,减少委托代理成本,达到长期激励的效果.股权激励的内容包括激励模式,激励数量,激励对象和绩效考核指标等.股权分置改革,给上市公司的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正是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这一时间段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进行比较研究.一,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一)股改实施前的股权激励发展情况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股权激励开始兴起.股权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所有者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我国市场环境的特殊性使股权激励的实施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因此股权激励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基本上是在探索中发展.9o年代初期,股份制改造在我国企业中盛行,这标志着我国股权激励进入探索阶段.这时的股权激励带有福利色彩.内部职工股是这一时期的股权激励形式,也是我国最初实施股权激励的形式.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企业制度环境的变化,内部职工股这一形式存在的时间很短暂.1994年国家证券主管部门提出了公司职工股,这种股权激励形式和内部职工股都属于内部职工持股的形式.在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公司职工可以按照发行价格购买股票.1998年公司职工股停止发放,内部职工股暂时告别中国股市.1999年股权激励进入流行阶段.这一时期的股权激励开始向激励性转移,而不再是福利性.激励的是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激励对象是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由此开始流行.2001年期权制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上市公司可以试行期权制,加大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不过同时也要加强对激励对象的约束,增强激励效果.2002年管理层收购出现,这标志着我国股权激励进入新的阶段.管理层可以通过借贷资金或者产权交易来收购本公司,引起公司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变化.通过管理层收购,管理层可以变为企业的所有者,这样管理层经营和管理公司的积极性就有所提高.2004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公司治理政策对话会”上提出要充分发挥长期激励的作用,积极探索和应用股权激励.收稿日期:2011—03—15作者简介:陈颖(1972一),女,吉林长春人,建设银行长沙市芙蓉支行会计师.贺勇(1976一),男,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37由此可以看出,股权激励发展和实施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是股权激励也越来越被企业关注,对高管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的问题被真正提上议事日程.由于法律法规和市场的限制,股权激励的实施并没有得到法律的保障,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各个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出台相应的政策,出现了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最具有代表的模式有三种:武汉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j种模式的比较如表1所示.,表1三种模式比较表题南表1可以看出,在股改实施前,股权激励存在以下问4.考核方式不完善.在实施股权激励的时候,管理层绩效考核指标大多是依据业绩指标,主观素比较多,斤n业1.法律和政策的制约.由于缺少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绩指标的确定也具有随意性,影响股权激励实施的仃效悱引导,我国股权激励的探索过程比较曲折,基本上是摸着石在没有考虑市场反应的情况下,号核指标是不宄善的头过河.股权激励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只能采取变通的形尽管对股权激励进行了大量的尝试,f【j足{}{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