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

“形象思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高建平【专题名称】文艺理论【专题号】J1【复印期号】2010年01期【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京)2009年5期第103~110页【英文标题】Image-thinking:ItsDevelopment,EndandTransfiguration【作者简介】高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形象思维”观点最早来源于俄国,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50年代到60年代初、1978年到1985年,“形象思维”两度在中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与中国1949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建构的任务和几十年间的社会政治状况,以及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的总体发展联系在一起。前一次讨论对“美的本质”起了平衡作用,后一次讨论引发了新一轮的“美学热”。自从1985年以后,对“形象思维”的讨论走向低潮,但这一讨论却化身为文艺心理学、文学人类学研究和古代文论中的“意象”研究。以上几个途径都是“形象思维”的积极的发展,值得肯定,但是,认识论上的经验的和符号的态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启示。对艺术特征的理解,曾经经历了“是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不是认识”这三个阶段,我们需要有第四阶段的理解,这第四阶段的核心,可以概括成一句话:“还是认识”。"Image-thinking"asatermofaestheticsandliterarycriticismoriginatedfromRussia,andwasbroughtintoChinain1930s.Duringthetwoperiodsbetween1950sandearly1960sandbetween1978and1985,thereweretwogreatdebatesonimage-thinkinginChina.Thesedebateswerecloselyconnectedwiththetaskofestablishingsocialistideology,withthesocialandpoliticalconditionduringtheseveraldecadesfrom1949to1980s,andwiththedevelopmentofaestheticsandliterarytheoriesasawhole.Thefirstdebateplayedaroleinbalancingthediscussionof"theessenceofbeauty"whentherewasa"greatdiscussionofaesthetics,"whilethesecondoneinitiatedanewroundof"crazeofaesthetics."Thedebateofimage-thinking,nevertheless,fellintoadeclinesince1985,buttheresultsofthediscussionweretransformedintothreeformsofacademicstudiesatthattime,suchaspsychologyofliteratureandart,theanthropologyofliterature,andthestudyofidea-imageasaspecialtopicforinterpretationofancientChineseliterarytheory.Theauthorconsidersthatallthesethreelinesofthoughtabovearepositivedevelopmentforthestudyof"image-thinking"andshouldbeappraisedandglorified,butsomeotherideaswillprovetobemorefruitful,suchastheexperienceasatermfrompragmatism,thesymbolasatermfromsemiotics.Thefeaturesofartwereonceregardedas"beingrecognition","beingaspecialkindofrecognition"and"beingnorecognition"insequence.Whatwearegoingtodoistoputforththefourthphase,withaconclusionthatartis"stillarecognition."【关键词】形象思维/认识论/符号学image-thinking/epistemology/semiotics[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52(2009)05-0103-08在过去60年的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中,“形象思维”话题曾经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引起过激烈争论。无论在“文化大革命”前的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个话题都起过特殊的作用,成为美学家们和文艺理论家们的学术兴奋点。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形象思维”的讨论逐渐停止。但是,这种讨论所包含的内容,并没有在美学与文学艺术理论中消失,它仍通过种种化身而得到延续。一、“形象思维”的提出“形象思维”原本是一个俄国文论的用语,最初是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提出来的。这个术语在别林斯基那里,采用的是“寓于形象的思维”的提法。例如,他在《伊凡·瓦年科讲述的〈俄罗斯童话〉》中写道:“既然诗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寓于形象的思维,所以一个民族的诗歌也就是民族的意识。”①从1838年到1841年这几年中,别林斯基多次使用“寓于形象的思维”一词。别林斯基的这份遗产,在俄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家们那里得到了继承。例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举报”。

常见问题具体如下:

1、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多次下载吗?

      答:可以。登陆您已经付过费的账号,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免费进行多次下载。

2、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不知下载到什么地方去了?

     答:电脑端-浏览器下载列表里可以找到;手机端-文件管理或下载里可以找到。

            如以上两种方式都没有找到,请提供您的交易单号或截图及接收文档的邮箱等有效信息,发送到客服邮箱,客服经核实后,会将您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即时发到您邮箱。

注:微信交易号是以“420000”开头的28位数字;

       支付宝交易号是以“2024XXXX”交易日期开头的28位数字。

客服邮箱:

biganzikefu@outlook.com

所有的文档都被视为“模板”,用于写作参考,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笔杆子文库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依据;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联系客服邮箱:

biganzikefu@outlook.com

常见问题具体如下:

1、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多次下载吗?

      答:可以。登陆您已经付过费的账号,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免费进行多次下载。

2、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不知下载到什么地方去了?

     答:电脑端-浏览器下载列表里可以找到;手机端-文件管理或下载里可以找到。

            如以上两种方式都没有找到,请提供您的交易单号或截图及接收文档的邮箱等有效信息,发送到客服邮箱,客服经核实后,会将您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即时发到您邮箱。

注:微信交易号是以“420000”开头的28位数字;

       支付宝交易号是以“2024XXXX”交易日期开头的28位数字。

笔杆子文秘
机构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为您提供优质文档,供您参考!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