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船政前学堂与中国近代海防教育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总第178期)福州船政前学堂与中国近代海防教育3孙占元(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开近代海防教育之先河。洋务派提出了“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和“船政根本在于学堂”的主张。福州船政学堂在教学模式上顺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趋向,通过聘用外籍教师、派出留学生等形式培养了近代海防人才,并为提高艺科人才的地位涉及对传统科举制的改革。福州船政学堂为加强近代海防教育起到前驱先路的作用。关键词:船政学堂;近代;海防教育;洋务派中图分类号:K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1-5973(2001)05-0042-043收稿日期:2001-02-14作者简介:孙占元(1958-),男,山东文登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在近代中国,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是如何加强海防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仿造外国船舰的主张和活动,显示出中国海防近代化的新迹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创巨痛深,使洋务派意识到“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对海防的重视成为洋务运动启动的重要因素。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奏请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成为近代海防的产物。同时,他所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为中国近代海防教育起到了前驱先路的作用。一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创办福州船政局时认为:“兹局之设,所重在学造西洋机器以成轮船,俾中国得转相授受,为永远之利”。因此,他在有关船政事宜所胪列的十条清单中明确提出一项非办不可的重要事情就是创设艺局。他说:“艺局之设,必学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精研算学,乃能依书绘图,深明制造之法,并通船主之学,堪任驾驶。是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轮船一局,实专为习造轮机而设。”[1](P339)接着,他又在拟定艺局八项章程的奏折中指出:“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展转授受,传习无穷耳。故必开艺局,选少年颖悟子弟习其语言、文字,诵其书,通其算学,而后西法可衍于中国。”[1](P342)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也强调指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2](P56),表明他们对海防教育的重要性有多么清醒的认识。左宗棠和沈葆桢能够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这种重在“学造”而不重于“制造”,把为学习外语和算学等近代科技知识而设的艺局视为造就新式人才之地,把海防教育的近代化看成中国近代化关键的认识,在风气未开的晚清社会,特别是洋务运动还仅处在发韧与起步阶段,是难能可贵的。由左宗棠亲自创办的“求是堂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培养近代造船与驾驶轮船人员的工业技术与军事技术学堂。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日(1866年12月11日),左宗棠在制订船政章程时,便“一面开设学堂,延致熟习中外语言文字洋师,教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算法,名曰求是堂艺局,挑选本地资性聪颖、粗通文义子弟入局肄习”[1](P337)。左宗棠将艺局冠以“求是”二字,恰是他多年主张学以致用、奉行“实事求是”思想的反映。他还专门拟定了《艺局章程》,对学制、规章制度、管理体制和培养目标及待遇等问题分为8条做了详细规定[1](P343)。学制包括学习期限和考试制度,规定:“子弟入局肄习总以五年为限。于入局时取具其父兄及本人甘结,限内不得告请长假,不得改习别业,以取专精。”“开局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其学有进境,考列一等者,赏洋银十圆;二等者,无赏无罚;三等者,记惰一次。两次连考三等者,戒责。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其三次连考一等者,于照章奖赏外,别赏衣料,以示鼓舞。”制订如此严格的考试制度,对于鼓励学生的学习是很奏效的。特别是采用淘汰制有助于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在规章制度方面,《艺局章程》规定:“各子弟到局学习后,每逢端午、中秋,给假三日。度岁时,于封印日回家,开印日到局。凡遇外国礼拜日,亦不给假。每日晨起、夜眠,听教习洋员训课,不准在外嬉游,致荒学业。不准侮慢教师,欺凌同学。”这些有助于艺局形成良好的风气。左宗棠主张在船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