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三联疗法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摘耍:目的探讨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口服蒲地兰、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静点痰热清三联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黄连口服液,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静点利巴韦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全部消失时间上均较对照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均VO.01)o结论蒲地兰、利巴韦林气雾剂、痰热清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于双黄连、利巴韦林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疗法。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痰热清利巴韦林蒲地兰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032-02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病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经飞沫或接触传播,可散发或流行,夏秋季多发,好发于6月〜6岁的儿童,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ni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治疗上以抗病毒、补液对症治疗为主,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本文收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门诊就诊疱疹性咽峡炎1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门诊观察的5月〜7岁的按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确诊的疱殄性咽峡炎门诊患儿120例,120例患儿均有发热及咽峡部疱疹,体温37・4〜40・5°C不等,入选病例按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及症状体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1),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口服蒲地兰、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首日第每3小时喷1次,睡眠前加1次,睡眠时停用。笫2H开始每6小吋喷1次,每次2掀,用3~5天)。静点痰热清注射液0.5~0.6ml(kg•d),最大不超过10ml,加入5%葡萄糖液50〜10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3〜5d。蒲地兰消炎口服液5〜10ml/次,一FI3次。口细胞过高者口服头抱类抗生素。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方法同前),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100〜150ml静脉滴注,疗程3〜5天。两组均给予多种维生素口服,如果体温超过38・5°C,物理降温无效者,给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治疗。2疗效评定以用药后体温下降时间、咽部疱疹消失吋间及症状全部消失吋间为客观指标。显效:体温止常,不反复,症状消失、疱疹消失。有效:体温正常,不反复,症状好转,疱疹大部分消失;无效:体温不降或升高,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Z和。3结果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在退热吋间、症状消失吋间、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疗效更好(d,x±s)o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热退吋间进食吋间疱疹消失吋间总病程治疗组对照组tp2.0±l.12.4±1.22.12P<0.012.0±0.92.5±1.32.20P<0.012.5±1.33.5±1.32.37P<0.014.3±1.65.1±1.82.80P<0.013.2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见表2)表2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606038(63.0)27(43.0)20(33.0)28(47.0)2(3.0)5(8.3)97.092.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别(x2=7.62,P<0.01)3.3毒副作用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经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后’均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4讨论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儿童普遍易感,幼儿园孩了之间接触密切通过呼吸道传播更易引起交叉感染。根据患儿发热、流涎、咽痛、拒食及咽峡部疱疹,诊断不难,目前本病尚缺乏特杲性治疗,既往的治疗常采用抗生素加抗病毒疗法,但疗效差,且有导致菌群失调而加重病情的可能。我院近年应用痰热清、蒲地兰、利巴韦林喷雾剂辅以多种维生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痰热清注射剂是属于一种新开发的中纱注射液,由黄苓、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5位主药组成。其中金银花、连翘清宣疏散,黄苓、山羊角、熊胆清解里热。现代研究证实,黄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