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防治【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泌外科住院治疗的6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结果:57例患者经一般处理后治愈,9例经一般处理止血无效,进行甘露醇电切液进行膀胱造瘘术连续冲洗好转,效果满意,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全面的术前分析、准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减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关键。【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增生症;出血;防治方法【】R104.45【文献标识码】B【】1005-0515(2011)10-0502-02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之一,该病的患病率25.99%~43.68%[1-4]。患该病后,患者的生活受到明显的影响[5-6]。目前对该病的治疗首选方法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该方法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当患者术后出血较多时,病情危急,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时找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血的原因,并且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1579例,术后出血的患者有69例,经过及时处理均明显好转,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6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56~96岁,平均(67.38±13.47)岁;病程1~27年,平均(13.84±9.62)年,前列腺大小约4.6cm×5.8cm~5.2cm×7.0cm,肛诊前列腺Ⅱ度增生43例,Ⅲ度以上26例。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采取截石位体位,采用M219793-旋转式连续冲洗电切镜手术,5%葡萄糖溶液为冲洗液,术后放置三腔气囊冲洗尿管,气内注水30ml,常规用0.9%氯化钠持续冲洗膀胱,通过静脉注射止血药。患者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70.38±12.52)min。48例患者术后当日出血,表现为突然尿管内血色加深或引流全血或血块,或血凝块堵塞尿管。2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表现为患者术后1~4周排血尿、血凝块及排尿困难。1.2处理方法1.2.1一般处理:(1)在患者术后出血的早期,加快冲洗膀胱的速度,保持三腔尿管的通畅,静脉注射止血药物;(2)对已形成的血凝块用50m冲洗注射器加压抽吸;(3)牵拉三腔气囊尿管使气囊压迫膀胱颈部止血,使患者的前列腺窝与膀胱隔开,阻止前列腺窝内出血反流入膀胱;(4)对躁动不安等不配合的患者给予制动、镇定治疗;(5)反复膀胱痉挛的患者给予解痉治疗;(6)患者术后尿管脱落导致出血,立即更换导尿管并尽量抽净膀胱内血凝块。1.2.2膀胱造瘘术连续冲洗:经过以上处理仍出血的患者进行膀胱造瘘术,使用甘露醇电切液对其进行连续冲洗。2结果6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血患者经经过上述积极处理后全部止血。其中,57例患者经过使用止血药物,冲洗膀胱,更换气囊尿管和制动、镇定、解痉、输血等处理后治愈;9例经一般处理止血无效,进行甘露醇电切液进行膀胱造瘘术连续冲洗好转,效果满意,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3讨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血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主要并发症之一,本组69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占同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4.37%,发生率较低。发生出血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心脏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出血倾向。(2)手术因素:患者术后当日出血主要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3)膀胱过度充盈:血凝块或者前列腺组织块堵塞尿管如果处理不及时,导致膀胱过度充盈,突然减压导致膀胱壁弥漫性小血管破裂出血。(4)患者大便干燥,排便时用力过猛,活动量突然增加,导致创面撕裂出血。(5)泌尿系统感染:包括前列腺窝感染、膀胱炎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血:(1)在手术前,应该详细了解病史,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可引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因素应予处理,降低术后出血的危险性;(2)在手术过程中,仔细检查,避免遗漏个别重新开放出血的小动脉,或电切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