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及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及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撰写时间:202X年XX月XX日摘要本文通过对医学人文科学性质的分析,论证了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从新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探寻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努力开拓以素质教育为依托的、更具时效性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新路。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医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9682(2021)07-27-02AbstractThearticledemonstratestheimportanceofhumanityeducationtomedicaleducationaccordingtoanalyzethehumanitycharacterofmedicine.Itanalyz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humanitycultivationandmoraleducation,andtoexplorethelinkpointofmoraleducationandhumanityeducation,andtoexploitthenewwayofmoraleducationwhichisonthebaseofhumanityeducationandmoreeffective.KeywordsHumanityeducationMoraleducationMedicaleducation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与探索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四有人才,适应医学的飞速发展,必须对整体医学教育进行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这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如何顺利的完成这项任务,关系到我们如何正确理解人文素质教育与传统的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只有首先明确这一问题,才能缕顺我们的思想,防止盲目行为的产生,在以往的教育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点,实现良好的过渡,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一、明确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1.医学本身具有人文科学性质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性质。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它具有精神活动和社会关系,并能动的改造世界(包括社会、环境、人体本身)。另外,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依赖于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这些学科已经或正在为医疗卫生活动、医学研究、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方法和途径,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还突出的表现为: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是以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关爱为基础的,它能充分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真谛。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是人们对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的重新发现,是人们对医学本质的进一步反思。新的医学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达到全世界的共识。随着当代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建设,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在科技与市场正负双向影响下,如何让医学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是对医学的人文基础的考验。因此,医学人文科学性质是当代医学前进的保证,它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弘扬人文精神;在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使他们共同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防治疾病而刻苦钻研。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反思医学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并强化医学教育的人文底蕴,使受教育者认识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形成坚定的医学“以人为本”的理念,掌握人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22.医学教育应包含人文素质教育医学具有人文科学性质,毋庸置疑,医学教育应包含人文素质教育。21世纪所期望的医生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更应该是交流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专家,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卫生的管理者和保健者。这就要求从刚刚步入医学领域的医学生开始就要准备充当这些众多的角色,承担重大使命。因此,医学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上,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简言之,要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所谓“人文”是统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中国自古就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人文素质”一般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则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具体地说,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