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身高生长的影响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是世界范围广泛存在且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儿童身高体重测试仪是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消化性溃疡及再发性腹痛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文献报道,Hp可引起儿童蛋白丢失性肠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等[1]。在发展中国家,Hp感染多于10岁前获得,这一慢性感染长期滞留体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2-13]。为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等4个单位于2001年6月至2004年10月,对Hp感染无症状儿童体格生长进行为期3年的监测,探讨影响儿童体格生长的危险因素及Hp感染与儿童体格生长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县社会经济状况相对较一致的社区内,征得老师与家长同意,按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454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任何疾病,无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症状;体格生长评价无生长迟缓。其中,男241例,女213例;开始研究时年龄范围2岁10个月至7岁10个月。1.2研究方法1.2.1Hp感染诊断研究对象分别在研究开始和随访结束后,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2mL,进行Hp抗体测定。血清Hp抗体阳性的小儿再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Hp抗原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便Hp抗原,试剂盒。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和全国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血清Hp抗体和粪便Hp抗原均阳性诊断为Hp感染,研究开始和结束时两次血清Hp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作为未感染Hp的诊断标准。1.2.2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及评价在研究开始、随访1年半和随访3年结束时分别进行1次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及评价。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始终由专业培训人员负责,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在WHO推荐的标准情况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体重精确到克,身高精确到厘米。以WHO推荐的身高和体重标准(NCHS/WHO)作为参考标准。按照年龄身高(H/A)在NCHS/WHO参考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作为轻中度生长迟缓的标准;计算每个儿童年龄身高的Z评分值(HAZ)。Z评分=(体格测量值-同年龄同性别评价标准中位数值)/参考标准的标准差。为直观起见,将Z评分换算成标准分形式表达:HAZ值标准分=10+Z×2。1.2.3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经济收入、人均居住面积、独生子女否、儿童每月生活支出等社会经济状况,父母身高、体重,父母饮食生活习惯、卫生知识、育儿知识及儿童饮食生活习惯等内容。为保证原始资料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专业培训。先进行预调查,显示本调查表可行后确定调查表内容。对调查表中每一项指标都作了认真详细的规定,统一标准;始终由名专业人员向家长逐项说明填表要求;3d内由家长填写完毕后,再次交由专业人员审核,对有遗漏或填写不清的问题加以追问并及时补充,发现不合格者及时纠正,以保证调查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1.3统计分析将调查的资料按合理方式量化后,输入计算机。所有数据由流行病学分析软件EPIInfo5·01a汉化版系统管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版本:10·0)进行统计学分析。Hp感染儿童与未感染儿童个人资料、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父母亲文化程度及身高比较采用χ2分析;两组儿童身高、HAZ及其增长值的差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分别以身高增长值、HAZ标准分变化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家庭人口数、子女人数、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父母亲文化程度及身高等可能影响儿童体格生长的因素为协变量,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在排除可能的混杂因素,探讨Hp感染是否为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与发育的独立因素。2结果2.1基本情况454例儿童中,血清Hp和粪便Hp抗原均阳性60例(13·2%),诊断为Hp感染;血清Hp抗体检测均为阴性305例(67·2%),诊断为未感染Hp;粪便Hp抗原阴性,仅血清Hp抗体单项阳性89例(19·6%),未列入分析。随访结束时,共有97例失访,其中,Hp感染组失访8例(13·3%),Hp未感染组失访67例(22·0%),单项血清Hp抗体阳性组失访22例(24·7%)。复查血清Hp抗体,Hp感染组血清Hp抗体均阳性;未感染Hp组在复查时15例血清Hp抗体阳性,予以排除。2.2Hp感染与未感染儿童个人资料、社会经济状况及父母亲身高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2组儿童在年龄、性别、家庭人口数、子女人数、家庭人均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