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争情报的视角看船舶工业的竞争策略李彦庆(中国船舶信息中心高工北京100085)摘要:竞争情报作为分析企业或者行业竞争态势的一种方法,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船舶工业要成为第一造船大国,必然要与世界造船强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如何分析竞争态势,找出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采用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关键词:竞争情报船舶工业对标关键成功因素法中图分类号:G351;U661文献标识码:ACompetitiveStrategyofChinaShipbuildingIndustryfromaPointViewofCompetitiveInformationMethodLiYanqingseniorengineer(ChinaShipInformationCenter,Beijing,100085)Abstract:Competitiveinformationisamethodologytoanalysisthecompetitivesituationwhichcompanyorindustry0引言竞争情报在行业和企业竞争分析中已开始发挥作用,其中也有不少的方法,对于制订行业或者企业战略是十分有效的。但在我国船舶工业中,比较正式和系统应用的还不多见。实际上,利用竞争情报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对于解决船舶工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是有帮助的。我国的船舶工业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造船产量从世界第1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占世界造船份额由0.6%提高到7%左右,年造船吨位由34万吨增加到260万吨,出口船比例达到80%。“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创汇16亿美元,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柱产业。2002年5月,朱金容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要求国家各部门“要下决心支持造船业的发展”。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或者说必须解决哪些问题呢?本文采用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公司):韩国:1770万载重吨;日本:1890万载重吨;西欧:180万载重吨;东欧:140万载重吨;中国:260万载重吨。中国如果要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强国,必须要达到造船产量800万吨左右。显而易见,这样的总量,不可能完全从欧洲诸国手中夺取,必须从日、韩各企业中抢夺订单。在产品结构方面,韩国在2001年重点承接了LNG船,这样,韩国船厂已能够在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LPG/LNG船上与其它对手开展竞争;日本作为传统的造船强国,近年来主要承担散货船、集装箱船,同样也具备覆盖从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到LPG/LNG船的建造能力。西欧各国近年来已丧失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的市场,目前还能够保持住一点点LNG船及豪华游船、特种船等少数船型上的竞争优势。东欧各国大体上还只能够建造散货船、油船及集装箱船,高技术的船舶建造能力仍显不足。中国船舶工业企业目前能够建造的船舶主要是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尚不能建造LNG船。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船舶工业如果要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强国,要么向高端产品过渡1竞争对手的确定及市场和产品结构的分析首先要确定,中国船舶工业要发展,需要从谁的手里夺取订单?为此,必须进行竞争对手的分析,而且必须从市场份额、产品市场容量及产品结构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分析。目前中国船舶工业已具备近400万吨的造船能力,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我们以2001年的造船产量来统计一下世界的排位(数据均来源于英国克拉克松收稿日期:2003-07-10第4期李彦庆:从竞争情报的视角看船舶工业的竞争策略·9·在市场容量方面,更严格意义上讲,应从近十年来各种船型的市场成交分布及未来需求预测两方面来进行市场容量推断。以2001年单年的数字为例来进行分析。2001年各型船成交的比例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占到总成交量的91.4%,这一部分可能是竞争者最多、技术含量略低的市场;而另外近9%的份额则属于高技术船舶,虽然量不大,但价格高、竞争者少、利润丰厚,对技术的要求高。在油船中,各型船舶因为建造所需的设施要求差异很大,表12001年和2000年散货船成交船型比重的比较注:括号内数字为各船型实际成交艘数表22001年和2000年3万吨以上集装箱船新船成交量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只能定位于主要从日、韩手中抢夺订单;为了保证中、日、韩三方在竞争博弈中获得均衡,中国造船业要更多地在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这三大船型上下功夫取得订单。图12001年各主要船型全年成交量的比例(以吨位计)2对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