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技术探究摘要对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抚育,树种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复层林增加,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因此,实施抚育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林分未来的生态效益,丰富和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进一步优化了林分结构,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林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其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高。关键词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技术;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S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0-0193-01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地处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东与舒城县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市接壤。105国道贯穿全境,距宁西铁路40km,距省会合肥市120kmo辖16个乡镇、130个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7万人。距南京市300km.上海市600km,2条铁路(宁西铁路、沪汉蓉铁路)、2条国道(g312、gl05).4条高速(宁西高速、商景高速、合武高速、合阜高速)纵横穿境或环绕县域,是"西进东出,北上南下”的交通枢纽。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75亿元、增长18.5%,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37.1%,完成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8.1亿元、增长40.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416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3911元、增长22.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4:59.4:29.2O霍山县国土总面积204300.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4933.3hm2,有林地面积46619.2hm2,灌木林地1582.8hm2,疏林地68.8hm2,未成林地698.0hm2,苗圃地63.5hm2,宜林地面积7119.0hm2,其他林地92.5hm2,非林业用地132142.0hm20全区活立木总蓄积513.1万m3,森林覆盖率75.1%。该研究以重点公益林中的中幼龄林为基础,较系统地进行了抚育间伐试验,通过实际工作,对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1抚育方式和方法1.1抚育方式幼龄林采取透光抚育,中龄林采用生态疏伐,受灾害较严重的林分采用卫生伐,同时对林中空隙较多的林分进行适当补植;伐后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的平均胸径。1.1.1透光抚育。主要在幼龄林内进行。采取割草、砍灌,修枝、间伐等抚育措施;间密留疏,去劣留优;对长势较差的地方进行栽针补(保)阔,调整林分结构[1]。1.1.2生态疏伐。主要在中龄林内进行。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将林木划分为若干植生组,每组内又分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灌木[1-2]o同时,根据林分状况,结合调整林分的树种结构和层次结构,对部分小班进行适当补植。尽量通过疏伐,有意识地保留一些混生在纯林中的天然更新的阔叶树,以有利于形成混交林。对于天然林的疏伐,要以培育成复层林为主要目的,疏伐时要注意保留林下有培养前途的灌木,以利于形成复层林。要努力通过生态疏伐,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林分的防护功能。在实施作业时,对保留木树冠下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伤枝、断枝以及少数影响主干生长的活枝进行修枝,但修枝高度不得超过树高的l/2o1.1.3卫生伐。卫生伐的对象是坡度在25〜46°的中龄林,当受害株数超过10%时,伐除雪压、风折、动物(松鼠、野猪)损害、病虫害等受害木。坡度较大的小班最大间伐强度不得超过l/5o对于受害木多或成块集中的林分,暂缓全部间伐,适当保留一些轻度受害木(如断头木),以免影响林分的生态防护功能。同时,对林内环境较差、杂灌较多的林分进行适当割灌[2-3]o1.2抚育强度间伐强度共设强度、中度、弱度和对照4个处理,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900m2(30mX30m),小区间设置保护行。在不破坏原有林分层次结构的前提下原则上每次抚育伐去株数不得超过原有总株数的25%,蓄积强度低于15%,可以根据安徽实际,先行放宽相关限制,但郁闭度降低一次不得超过0.2。2结果与分析2.1抚育间伐对生态公益林中幼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林地肥力随着树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从树干附近土壤中氮、磷、钾的下降幅度来看,距树干40cm处的下降幅度大于80cm处。与第1年相比,第3年距树干40、80c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