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体的形成发展及其文体特征

“七”体的形成发展及其文体特征【原文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原刊期号】20075【原刊页号】53~59【分类号】J2【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0801【英文标题】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heSeven-StyleanditsFeatures【文章日期】2007-02-12【作者】郭建勋【作者简介】郭建勋,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长沙410082)【内容提要】“七”这个数字,其作为“成数”的整体性、美好而吉祥的内蕴,是人们以之名篇的内在原因。《七发》虚拟性的主客问答、七事一文而“六过一是”的总体框架、渲染铺陈的描写手法等,奠定了“七”体的基本格局体制。此后的此类作品具有“仿规太切”、“递相摹拟”的弊病,但也有所变化,如主题由“问疾”转变为“招隐”、情感倾向由“刺”变为“颂美”、构篇更为均衡、语言渐趋清丽流畅等。【摘要题】先秦至六朝文学【英文摘要】AboutSeven,becauseofitsintegralityasanaccomplishednumber,anditsbeautifulandpropitiousconnotativemeaning,peopleusedittonametheessay.QiFa,establishedtheelementarystructureof“SevenStyle”,inwhichtherewasfictitiousinterrogationreplysystem,thetexturethatsevenstoriesconstitutedanessayandonemorethingthansix,andtheexaggeratingly,elaboratelydescriptivemeans.Afterthat,somedisadvantagesappearedintheworksofSeven-Style,suchasstrictimitationwithinformers'rules,andmutualsimulationofprecedents.However,somechangeshadappeared.ThesubjectofSeven-Stylehadchangedfromvisitingpatientstoinvitinghermits;theemotionalinclinationhadchangedfrombeingcynicaltocomplimentary;thestructuresweremoreproportionate;andthelanguageweremoredelicateandmoremellifluous,andsoon.【关键词】“七”数/《七发》/“七”体/形成发展/文体特征thenumberseven/QiFa/Seven-Style/formationanddevelopment/thefeaturesoftheSeven-Style【正文】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2007)05-0053-07一赋体文学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分支,那便是“七”体。傅玄《七谟序》云:昔枚乘作《七发》,而属文之士,若傅毅、刘广世、崔骃、李尤、桓麟、崔琦、刘梁、桓彬之徒,承其流而作之者纷焉,《七激》、《七兴》、《七依》、《七款》、《七说》、《七蠲》、《七举》、《七设》之篇,于是通儒大才马季长、张平子亦引其源而广之。马作《七厉》,张造《七辨》,或以恢大道而导幽滞,或以黜瑰侈而托讽咏,扬辉播烈,垂于后世者,凡十有余篇。自大魏英贤迭作,有陈王《七启》,王氏《七释》,杨氏《七训》,刘氏《七华》,从父侍中《七诲》,并陵前而邈后,扬清风于儒林,亦数篇焉。世之贤明,多称《七激》工,余以为未尽善也,《七辨》似也。非张氏至思,比之《七激》,未为劣也。《七释》佥曰“妙哉”,吾无间矣。若《七依》之卓轹一致,《七辨》之缠绵精巧,《七启》之奔逸壮丽,《七释》之精密闲理,亦近代之所希也。[1]全晋文卷四十六,1723这段话列举了汉魏时期产生的一批早期“七”体作品,也非常清晰地描述了“七”之所以成为专门文体的过程。显然,汉初枚乘的《七发》无论是作为“七”体的第一篇作品,还是就其在“七”体形式结构上的典范意义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讨论《七发》之前,似乎还有必要弄清三个问题。第一,“七”这个数字在文化与哲学层面上究竟有何玄妙之处?由于农耕生产方式成熟很早,因此我国古代历法、数理十分发达,而从一到九每个数字,都包含着远古先民对世界的认识和观念的积淀。在我国古老的数字体系中,“七”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字。《老子》四十二章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文》曰:“三,成数也。”“一”为起始,“三”为成数,而“七”则是“一”(起始)和两个“三”(成数)的总和,是一个比“三”更大的成数,即一个表示较长完整周期的数。《易经·复卦》卦辞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在《剥》、《复》这一对组卦中,《剥》象征阳刚逐渐衰落的过程,《复》则象征阳刚的逐渐恢复,而由衰到盛的恢复周期,刚好是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举报”。

常见问题具体如下:

1、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多次下载吗?

      答:可以。登陆您已经付过费的账号,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免费进行多次下载。

2、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不知下载到什么地方去了?

     答:电脑端-浏览器下载列表里可以找到;手机端-文件管理或下载里可以找到。

            如以上两种方式都没有找到,请提供您的交易单号或截图及接收文档的邮箱等有效信息,发送到客服邮箱,客服经核实后,会将您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即时发到您邮箱。

注:微信交易号是以“420000”开头的28位数字;

       支付宝交易号是以“2024XXXX”交易日期开头的28位数字。

客服邮箱:

biganzikefu@outlook.com

所有的文档都被视为“模板”,用于写作参考,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笔杆子文库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依据;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联系客服邮箱:

biganzikefu@outlook.com

常见问题具体如下:

1、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多次下载吗?

      答:可以。登陆您已经付过费的账号,付过费的文档可以免费进行多次下载。

2、问:已经付过费的文档不知下载到什么地方去了?

     答:电脑端-浏览器下载列表里可以找到;手机端-文件管理或下载里可以找到。

            如以上两种方式都没有找到,请提供您的交易单号或截图及接收文档的邮箱等有效信息,发送到客服邮箱,客服经核实后,会将您已经付过费的文档即时发到您邮箱。

注:微信交易号是以“420000”开头的28位数字;

       支付宝交易号是以“2024XXXX”交易日期开头的28位数字。

文秘专家
机构认证
内容提供者

1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