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7期山2010年3月:100926825(2010)0720103202SHANXIARCHITECTURE西建36No.7筑Vol.Mar.2010・103・压力注浆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兰剑锋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灌浆法的加固机理,具体阐述了灌浆要求及其工艺,并通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对施工效果进行检验,得出灌浆技术在技术上可行,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好,值得推广。关键词:压力注浆,地基处理,加固机理,工艺,施工效果:TU472.6文献标识码:A灌浆过程中,同线位孔实行跳孔位作业。暂停控制:当出现孔口冒浆,灌浆压力和耗灰量均较小时,暂永新湘赣社区办公大楼层高6层,建筑占地面积为578.42m2。场地原为水塘,现已人工填平。拟建建筑基础埋深初定为1.5m,停灌浆,间歇后重灌。终灌控制:灌浆自下而上依次分段进行。若灌浆压力和耗灰基底拟设置于处理后的杂填土层上,平均层厚3.0m。据勘察报量均正常,地面出现冒浆或浆液在邻孔冒出时,可终止该孔灌浆告揭露,拟建建筑物基础所坐落的杂填土为松散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为了保证该建筑的稳定性,作业。提高地基土强度,提出对该建筑地基采取灌浆加固的方法。1工程概况2灌浆法的加固机理灌浆就是让水泥浆液或其他浆液在土体中通过充填、渗透、扩展形成网络,一方面钻孔对周围土体挤压提高土体的整体密度;另一方面,钻孔内的灌注浆液形成柱状,,三者经过压密使地基土体形成复合地基,沉降、提高承载力的目的。3灌浆要求及工艺3.1经灌浆处理后,确保地面以下1.5m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由于杂填土均一性差、空隙率变化大、理论耗浆量不容易确定,因此施工时不能单纯凭理论计算量来控制,还应按耗浆量降低率来控制,即孔段耗浆量随灌浆次序的增加而减少。3.2浆材与浆液扩散半径灌浆时随时注意孔口、邻近孔口及地面冒浆情况,以确定是否暂停或终灌。灌浆处理过程中,对灌浆压力、水灰比等严格把关,确保灌浆质量。在灌浆过程中,当浆液从附近其他钻孔流出即串浆时,采取如下方法处理:加大第Ⅰ次序孔间的孔距;在施工组织安排上,适3.3灌浆孔位置及孔深根据浆液扩散半径,灌浆孔孔距为1.5m,最优排距为1.5m。当延长相邻两个次序孔施工时间的间隔,使前一次序孔浆液基本灌浆孔采取梅花形分布。根据基础的埋深及勘察资料中杂填土及凝固或具有一定强度后,再开始后一次序钻孔;串浆孔若为待灌淤泥质土的层厚,灌浆孔深为4.0m~5.0m,灌浆段厚约3.0m。孔,采取同时并联灌浆的方法处理,如串浆孔正在钻孔,则停钻封闭孔口,待灌浆完后再恢复钻孔。3.4灌浆浆材采用两种配方的纯水泥浆,第一灌浆段水灰比为0.5,第二灌浆段为0.75。由于杂填土均一性差,其孔隙率、渗透系数变化大,因而仅用理论公式计算浆液扩散半径显然不甚合理。现据大量的经验数据与现场灌浆试验综合得出r=1.5m。由于灌浆压力与土的重度、强度、初始应力、孔深、位置及灌浆次序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难以准确地确定,经灌浆试验,得出如下参数:灌浆压力为0.1MPa~0.4MPa,其灌浆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再做适当调整。灌浆量主要与灌浆对象的体积v,土的孔隙率n和经验系数k值有关。据Q=k・v・n理论估算杂填3土、淤泥或淤泥质土单位吸浆量分别为0.35m,0.28m3。在规定的灌浆压力下,孔段吸浆量小于0.6L/min时,延续30min即可结束灌浆。4施工效果检验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灌浆结束后第二天,经过开挖场地西3.5灌浆施工灌浆施工流程为:→→→成孔下管压浆封孔。收稿日期:2009211214北角地基,可见杂填土中的水泥结石呈片状、条带状。水泥浆呈根须状渗入砂砾和土层中。当天东南角经两个检查点测试,在基础面以下土体中作轻型动力触探试验N10达到19击~20击,相应承载力fak达到120kPa~145kPa,较处理前N10=10击~12击有明显提高,随着水泥浆的固化,强度会继续提高,土体承载力fak满足160kPa的要求。2)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灌浆施工结束15d后,在施工段选择3个代表性地点,其中2个在灌浆点位,1个在两(下转第131页)作者简介:兰剑锋(19822),男,助理工程师,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江西南昌330029第36卷第7期程国锋等: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残余应力对材料强度影响2010年3月・131・料的极限强度。试件中存在残余压应力,相当于在材料上添加了预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