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敷辅治慢性湿疹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湿敷在治疗慢性湿疹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慢性湿疹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対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外用适量皮炎平软膏,治疗组采用去湿止痒、清热消炎中药煎剂湿敷再外擦皮质激索软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瘙痒消失和皮疹消退时间,以及湿疹的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5);湿疹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敷再外擦皮质激素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关键词】中药湿敷;慢性湿疹;治疗互补;去湿止痒汤【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4-7484(2013)06-0488-02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病情缠绵难愈、易复发,外用药物(尤其是皮质激索软膏)常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该类病人由于皮损苔薛化、增厚、粗糙,药物渗透困难,故疗效欠佳。多年来,笔者以经验方“去湿止痒汤”煎汁皮损部湿敷再外擦皮质激素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取得较为理想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社区门诊2008年1月〜2012年1月病例:根据病者就诊单、双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29.5岁;病程9个月〜10年;发病部位包括有:头面部、肚周、上下肢、乳头、手足部及其他部位。对照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3-60岁,平均31岁;病程11个月〜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皮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入选标准具有典型慢性湿疹临床表现的病例,皮肤浸润肥厚明显,并符合下列条件;①1个月未全身及局部使用过抗真菌药、抗细菌药或皮质类固醇制剂治疗。②排除皮质激素过敏或皮损广泛且合并严重内脏病者。③除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④除外需服其他影响肾上腺功能或疾病病程的药物者。1・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经验方“去湿止痒汤”煎汁皮损部湿敷再外擦皮质激素软膏。除湿止痒汤主要成分:苦参30g白鲜皮20g黄柏20g黄苓20g地肤子20g苍术20g海藻50g紫草20g生地30g荆芥10g防风10g。上药1剂,慢火水煎后微温,取汁适量。将6〜8层纱布用药液浸泡后敷于皮损处,每口2次,每次20~30min,湿敷过程中注意保持敷料的湿润以不流淌药汁为度,同时用手指轻压使其紧贴于皮损表而。湿敷结束后,用消毒纱布或毛巾拭去残余液体,再于患处少量外擦皮质激素软膏。每H2次,每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患者999皮炎平软膏(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清洗局部,在患处涂抹膏药,2~3次/d,皮肤瘙痒严重的可加服盐酸西替利嗪5m呂,qno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3周无效者停用,视为无效病例,3个疗程结束后对相关指标与疗效进行观察判定。1.4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临床观察指标:皮损采用PASI评分[1],包括自觉症状瘙痒的评分,皮损面积和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治疗前后进行卩AST评分比较。患者首次就诊及治疗后每周作以下观察:记录患者的皮损及瘙痒情况,并按4级评分标准记录,见表1。1.5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疗效指数为100%,瘙痒症状消失,全部皮损消退;显效:疗效指数>70%,瘙痒明显改善,大部分皮损消退;有效:疗效指数>30%,部分皮疹消退,瘙痒有所改善;无效:疗效指数<30%,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其中治愈、显效、有效纳入有效,有效率二(有效/总数)X100%o2结果2.1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ZO.05)o见表202.2两组治疗结朿后观察随访1年,痊愈病例中治疗组复发率为16.7%(6/36),对照组为85.7%(18/21)o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3讨论湿疹是皮肽科最常见多发的座疮性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多变。慢性湿疹常因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化而来,临床特点为苔鲜样皮肤病变,慢性病程,伴有剧烈痰痒,容易复发[3]。此疾病伴有明显剧烈瘙痒,尤以夜间为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长期、大量外用激素是治疗慢性湿疹常规方法[4],但是容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