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1骨转移瘤概述骨骼是除肺和肝脏以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70%~80%的癌症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其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倍,是骨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1.1临床特点骨转移瘤好发于中老年,男女比例约为3:1,多数病例为多发骨破坏。脊柱、骨盆和长骨干骺端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常见临床表现包括:①疼痛(50%~90%;②病理性骨折(5%~40%;③高钙血症(10%~20%;④脊柱不稳和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10%;⑤骨髓抑制(<10%。1.2常见骨转移瘤80%以上的骨转移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表1。(1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高达65%~75%,这与乳腺癌良好的预后有关。因为乳腺癌患者发现骨转移灶之后的中位生存期仍长达2年,所以应采取相对积极的治疗策略。(2前列腺癌骨转移:与乳腺癌类似,前列腺癌也有很高的骨转移发生率,转移灶多为成骨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重要临床参数,大多数早期前列腺癌具有激素依赖性,因而预后较好。(3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预后很差,1年生存率在5%左右。(4肾癌骨转移:发生率高达25%,在切除肾脏原发灶后,部分病例的转移性病灶会出现自愈倾向,因此对肾癌骨转移的预防性内固定应采取积极态度。(5甲状腺癌骨转移:甲状腺癌也容易出现骨转移,病灶溶骨破坏程度往往非常严重,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很高,预防性内固定可有效地预防骨折发生,术后可配合131I内照射或放疗,预后良好。1.3影像学表现骨转移瘤在X线上可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3种。其中前者最多,形成虫蛀样或地图状骨质缺损,边界不清晰,边缘不规则,周围无硬化,无骨膜反应;成骨性破坏可见斑点状、片状致密影,甚至为象牙质样,骨小梁紊乱、增厚、粗糙、受累骨体积可增大;混通讯作者:郭卫Email:bonetumor@163.com表1常见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和预后来源骨转移发生率(%中位生存期(月5年生存率(%骨髓瘤95~1002010乳腺癌65~752420前列腺癌65~754015肺癌30~40<6<5肾癌20~25610甲状腺癌604840黑色素瘤15~45<6<5本文转载自《中华骨科杂志》2009年12月第29卷第12期合性骨转移兼有成骨和溶骨特点。CT、MRI可清晰地显示病灶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核素扫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非常重要,可用于早期筛查全身病灶,但必须除外假阳性。PET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骨转移瘤的诊断过程中正逐渐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1.4诊断当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骨破坏时,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的可能,但有22.6%~30.0%的病例缺少恶性肿瘤病史,应对这些未知来源的转移瘤患者进行原发肿瘤的诊断(图1。诊断策略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经以下规范诊断,约85%的病例可以找到原发肿瘤。(1年龄、病史及发病部位:在40岁以上的病例中,骨转移瘤的发生率远高于原发骨肿瘤。骨转移瘤一般位于四肢骨的近端或脊柱。未知来源骨转移瘤,多数来自肺或肾,因此通过对胸、腹腔脏器的检查,可发现多数的原发肿瘤。(2体格检查:重点应放在前列腺、乳腺、甲状腺和腹部,这样有可能获得较多的提示。(3化验检查:一般难以通过实验室检查(除了PSA和AFP确定肿瘤来源,但可以用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4影像学评估:检查部位主要集中在胸、腹腔脏器,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片、B超和CT等。还可进行骨扫描、PET及全身核磁进行骨转移瘤诊断。(5病理诊断:除以上检查外,还经常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合免疫组化可获得更多的原发瘤信息。与临床其他检查结合可在高达72%的病例中分辨肿瘤细胞的来源。1.5术前活检的原则和指征(1无肿瘤病史而怀疑骨转移瘤的患者必须行术前活检,如确诊为转移瘤,应在病理结果指导下寻找原发肿瘤。(2如果恶性肿瘤病史明确,全身同时发现多处骨质破坏(长骨、椎体、骨盆,术前活检不是必须进行的操作。(3对于恶性肿瘤病史明确,但仅出现单发骨破坏的患者,制订手术计划之前应考虑活检以明确诊断。文献报道,在长期存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约15%的新发骨病灶可能是其他新发肿瘤或非肿瘤病变。1.6治疗治疗骨转移瘤的目的是延长生命、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预防或处理病理性骨折、解除神经压迫。对骨转移瘤应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手术、放疗、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对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