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复的〃信.达.雅"为标准探究如何完成好的译作•大学语文论文以严复的〃信、达、雅〃为标准探究如何完成好的译作王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根据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对布宁1933年诺贝尔奖获奖感言的四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来说明译者的双语水平、文学常识、文化知识和翻译态度对译者进行翻译有着一定的影响。[关键词]信、达、雅;诺贝尔奖演说词;蒲宁;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15-02[作者简介]王华,女,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概述严复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天演论•译例所谓〃信"言》,郭延礼,2005)[1],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忠实,换句话说,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可理解为译文的通顺畅达,要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明白译文,严复说,翻译"求其信,己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可见,〃信〃与〃达〃是相辅相成的,无〃信",何以求〃达",无〃达",似乎译文也就无所谓信不信了。〃雅〃,通俗的理解就是写文章要有文采。要做好翻译,就要将信、达、雅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翻译标准怎样变化,其内核还是〃信、达、雅〃[2L二、译者双语水平对翻译的影响L译者外语水平有限,不能读懂其所要翻译的文章,那么他所翻译出来的作品,从作品里传达出给读者的信息,就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彳列:1/1HeJIMMHbIMW6blJlM3TMCKOp6"—COBCeMHei!译1:所有这些忧伤并非完全是关乎个人的,事情远不是这样!译2:而那哀伤并非只有我个人才有,绝对不是。译3:但那些哀伤并非全是我个人的,绝对不是!译4:但这绝非个人之不幸!译1中“忧伤并非完全是关乎个人的〃——忧伤有关于自己的,也有关于国家和民族的。译2中〃哀伤并非只有我个人才有〃——自己有这样的哀伤,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也有这样的哀伤。译3中"哀伤并非全是我个人的"——同译lo译4中〃绝非个人之不幸〃——不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或者民族的不幸。四个译者,四种译法,传达出三种含义。译者受其语言水平限制,没能正确理解原句,他所翻译出来的作品就达不到严复所提出的〃信〃。与原文意思不符,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就是不正确的。2.译者汉语水平有限。译者读懂了所要翻译的作品,却由于汉语水平的有限,不能将作品的信息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令文章读起来拗口,也容易误导读者。彳列:(1)只6bi/i6biHeMCKpeHeH,ec/in6biCKa3a/i,KaKroBop只tbnoAo6Hbixc/iyMa只x,mto?to6bi/ioHan6o/ieecn/ibHoeBneuaTJieHneboBCeklMOeMXM3HM.译文:如果我像人们在这些情况下所做的那样,对你们说,这是我一生感情上最为深沉的时刻,那就不是由衷之言。①“由衷之言〃:褒义词,出自内心的话。它的反义词是"言不由衷"。〃不是由衷之言〃用起来非常别扭,为了达到〃达〃的效果,可以用〃言不由衷〃替换。②〃感情上最为深沉的时刻〃,一句中,〃深沉的〃用来形容"感情〃,也是不恰当的。rocno^aM/ieHbiAKa^eMnwzno3BO/ibTeMHezocTaBMBbCTopoHeMeH只jimmhommomnpoM3BeAeHM只,cKa3aTbBaMzCKo/ibnpeKpaceHBarnxecTcaMnoce6e.但是,学院的诸位先生,请允许我说,抛开我个人和我的事业不论,你们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绚丽的举动。noMTMTejibHewLiiMewcepfleMHewLUMeqyBCTBa深刻的崇敬和深沉的感激之情〃绚丽的举动〃、〃深刻的崇敬和深沉的感激之情〃都属于用词不当,译者读懂了原文的含义,却不能用正确的字词表达出来。〃信〃而不“达〃,这与译者自身的中文水平密切相关。(2[UecTO/ikoGneCBOMCTBeHHonoMTMKax^oMyMe/ioBeKymKax^oMyaBTopy,m只6biJ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