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_能量_中国地域文化生态?能量?中国地域文化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西安710165)摘要: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在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关键词:文化进化论;文化生态学;文化进化能量法;新进化论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825831(2003)0320222204Ecology,EnergyandChineseRegionalCulture—ACriticismandReferenceontheLatestWorksofWestCultureSciencetoResearchingChineseRegionalCultureHUYi2cheng(PhilosophicalDepartmentofShanxiSocialSciencesInstitute,Siπan710165,China)Abstract:Therearesomecomponentsinmaterialismof“culturalevolution"inwestfashionably,asatheoryofculturalmaterialism,whichcouldbecriticizedinstudiesofChineseregionalculture1Somedoctrines,suchasculturalecology,principletheoremofenergyofcul2turalevolution,andnewevolution,refertohistoricalmaterialism1Thisrelationisabasicangleofviewtoresearchbothdifferenceandsame2nessinChineseregionalculture1Keywords:theoryofculturalevolution;culturalecology;principletheoremofenergyofculturalevolution;newevolution尽管西方基本不存在相同于中国文化结构背景下的国内地域文化研究,它们的地域文化研究往往以较小国家及其民族文化有关的或对比的研究为依托,被统称为“文化研究”,因而与我国目前的国内地域文化研究相差不小,其成果不可直接搬用,但是,其中毕竟有许多科学的因素,可供国内地域文化研究借鉴。我们应当“热眼向洋借利器”。一、“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的出现几乎与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写作同时,斯宾塞和马尔萨斯等人就提出了文化学研究中的进化论方法,并逐步形成了文化学的“古典进化论”学派。按照这一学派,人类文化是沿着单线进化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只是先进和落后的不同。这个学派在理论上的机械性及其对各个不同文化本质差异的忽略,使它很难面对广泛的世界多元文化问题研究,于是,很快遭到了“历史特殊论”的否定。后者主张“每个文化集团都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历史”,它构成“文化模式”和“文化区”,由此可知,“想建立一个适用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事例,并解释它的过去与预测未来的概括性的结论是徒劳的”[1]。可以看出,历史特殊论对古典进化论机械性的反驳,又导致否认文化研究应予揭示的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实际的情况是:一方面,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化大体沿着比较相似的模式递进传播,由于生产力制约的制度文明也存在着依次递进的进化序列,所以,由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构成的经济基础及其进化,必然使社会的精神文明进化也呈现出某种共通的规律性;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文化所面对的环境不同,人们面对的生存难题及其决定的价值观念选择也有所不同,因而该文化的精神文明只能在世代文化的传递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传统以保证群体生存的有效性,所以,精神文明及与其相关的制度文明也就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历史特殊性”。对人类各种文化可用“和而不同”四字概括。历史特殊论抓住了后一方面,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它完全否定人类文化及其241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9卷第3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19No132003收稿日期:2003-04-07作者简介:胡义成(1945-),男,陕西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主要从事哲学研究。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